提到“夏令时”这个词语,对于中国年轻人来说应该是十分陌生的,因为我国的夏令时已经取消三十多年了。除非是一些在国外生活的同胞,才会对这个词语有切身的感受。
作为一种节约能源、改善生活作息的手段,夏令时如今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仍有实施。
那么什么是夏令时呢?它的存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影响?为什么全球都在施行,而我国却取消了呢?
夏令时也可以叫它夏时制,通常来说就是在昼长夜短的夏季,人们将钟表调快一小时,这样做就可以早睡早起,减少夜间用电量,进而充分利用自然光照资源,节约电力资源。
“夏令时”这一构想最早是1784年由本杰明·富兰克林提出来的,但在当时并未引起重视。直到后来1916年,德国在一战中首先实行夏令时制度,为前线节约了不少电力资源。随后,英国、法国、俄国等等欧洲国家才开始纷纷效仿。夏令时也才在欧洲大规模实行开来。
但直到上世纪80年代末,我国才正式开始实行夏令时。
1986年,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与此同时,人们对于各类资源的需求也在慢慢变大,层出不穷的新型电器的生产使用,使得人们用电压力变大。
我国本着节约资源,促进发展的目的,就接受了当时风靡全球的夏时令。
但是,这一规定仅仅施行了6年,就不得不取消。
1986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就发出了“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夏时制的通知”,其中的具体做法是:
1986年5月第二个周日起(以后每年都是4月第二个周日起),将时针从两点调到三点。然后一直到9月第二个周日再调回来。这段长达五个月的时间统称为“夏令时”。
当时中国实施夏令时的主要目的就是节约能源。而且研究表明,夏令时能使得电力消耗峰谷更为均衡,从而减少白天高峰时的电力负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