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铁铺就在沿路的铺面里,印象里是有11家。话音刚落,肖老走出家门,指着门口的一条路就说,这条路以前就是东泉镇的东北街。
肖老说,有一门手艺是很“值钱”的。在民国期间,最出名的手艺人当属东泉的黄北先。据说,他打制的五寸刀,是双刃刀,钢材好。
五寸刀刀长五寸,制作的是牛角柄,刀柄两头用铜包,刀样美观锋利,能砍断三个叠起来的铜钱刀“不缺”。由于质量上乘,刀刃锋利,经久耐用,群众都买来防身。
在平山、上雷、沙塘、柳州一带很有名气,群众称它为东泉铁刀仔。
小编继续向肖老追问,以前的刀还能找到吗?现在说东泉人是“铁刀仔”是骂人吗?“五寸刀,算是管制刀具咯。”肖老笑笑说,和平年代,五寸刀就逐步退出了市场,不再需要了。他们在撰写镇志走访的时候,没有再找到五寸刀的踪影。
肖老解释说,东泉镇以客家人聚居为主。“铁刀仔”客家话里的意思,就是铁做的小刀。仔在客家话里,也是儿子、孩子的意思。随着时间的演变,“铁刀仔”渐渐褪去了“小刀”的含义,变成了东泉人专有的“绰号”,那是夸人厉害的意思,是褒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