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渐暖,市民骑车通勤出行增加,随之而来的是非机动车乱停放、影响局部出行环境的问题日益突出。
高出行量和停放设施不匹配,高峰期共享单车调度无法满足需求……连日来,记者探访上海多个区域发现,地铁站和部分商圈周边的人行道成为乱停放“重灾区”,个别路段甚至出现非机动车“围堵”人行道、机动车道的情况。
作为地铁接驳和中短距离出行的主要交通方式,非机动车对很多市民来说是“刚需”。此前,曾有人提出应控制上海的非机动车总量,尤其要限制共享单车的投放数量和区域,但在一些市民和专业人士看来,应科学看待交通需要催生的市场需求,对于非机动车乱停放行为,既要通过改进管理堵住陋习,也要增加停车设施从源头疏解乱象。
地铁口非机动车延绵百余米
5月13日晚高峰,记者来到地铁13号线金运路站,由于该站毗邻金沙江西路和金运路,车站周边空间资源有限,多个出口外都停满了自行车、共享单车和电动自行车。
记者粗略统计发现,仅8号口一处停放的非机动车就在200辆以上,长度绵延百余米。这些车辆牢牢占据着狭长的人行步道,车辆都是紧贴着停放,几乎没有什么空隙,连隔离栏外的人行步道上也停满了车。还有一排车甚至都停到了马路的非机动车道上。
晚高峰时段,地铁13号线金运路站8号口外非机动车占据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邬林桦)
本就不宽的人行步道,被停在路边的非机动车进一步压缩,剩下可供人通行的空间已是捉襟见肘,勉强能满足两人擦肩而过。
家住江桥的陈先生在金运路站乘地铁出行有近5年时间,从家到地铁站的“最后一公里”靠电动自行车解决。他告诉记者,从最初通勤到现在,站外的环境一直就是这样。“如果有人在现场管理,秩序稍微好些,地面也画了停车标线,但根本不够用。有时早上来晚了,就只能把车停在远处再走过来,不然插空停都不到位置。”
金运路站8号口外没有专用的自行车停放设施,只能利用人行步道停放。这种情况并非个例,上海许多轨交站都存在缺少非机动车停放空间的问题。在地铁1号线彭浦新村站,早高峰时段,站点东西两侧的人行道挤满了非机动车,许多共享单车直接停在了非机动车道上。
而在中心城区,很多地铁站出口连接道路的空间本就局促,路面被停在路边的非机动车挤占,行人“举步维艰”。
人行道如同“露天停车场”
设有固定停车设施的地铁站,非机动车停放秩序则明显不同。同样是在金运路站,6号口外为了避免自行车、电动车无序停放堵塞通道,在站外加装了密集的阻车桩,限制车辆违规停放,给行人留足通行空间。
地铁13号线金运路站6号口加装了非机动车阻隔栏(邬林桦)
地铁11号线三林东站,则在2号口外专门辟出了一块空地供非机动车停放。5月15日早高峰,记者实地探访看到,虽然车辆依旧停放得满满当当,但由于加装了导向标志、指示标牌,并设置隔离栏杆,人行道与停车区域已实现分隔,停放区内的非机动车井然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