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匆匆而过,转眼之间进入了6月份,随后将迎来二十四节气之一的的芒种节气。每年约从6月中旬开始,我国一些地区会出现频繁的阴雨天气,尤其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更为常见。因为这段时间刚好是梅子成熟的季节,人们又将这种特殊的气候现象称为“梅雨”。
和三伏天中的“入伏”、“出伏”相似的是,梅雨时节也有对应的“入梅”、“出梅”,即梅雨时节开始的时间和结束的时间。只是现在很多人并不知道梅雨季节的时间规律是怎么计算的?民俗中都有哪些说法?
“梅雨”的特殊之处
古人在观察气象规律时发现,每年到了芒种、夏至前后,下雨的时间和频率要比平时多了不少,并且此时属于三伏天的前奏,气温在逐渐增高,也已经有了盛夏的气息。
这段经常下雨的时期刚好和梅子变黄的时间差不多,于是人们便将这个气候特点和梅子对应起来,取了“梅雨”这个名字。
因为气温高加上空气中的湿度大,每年到了梅雨期家里的物品就特别容易受潮发霉,因此也有不少人称为“霉雨”。虽说适量的降雨对于农作物的生长来说是件好事,但高温高湿的天气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却是不小的考验。
梅雨期的“入梅”和“出梅”时间具体是怎么计算的?建议大家一定要多做了解,提前做好准备,安康度过这个雨季。
今年哪天入梅?哪天出梅?
关于梅雨期的算法,我国古代历法中有非常详细的说明,比较有名的就是“芒种后逢丙入梅,小暑后逢未出梅”。
梅雨期的入梅时间是以芒种节气为起点,算到芒种后的第一个丙日。今年的芒种交节日期为6月5日,之后出现的第一个丙日为6月11日的丙午日。
梅雨期的出梅时间要看小暑的交节日期,今年的小暑为7月6日,逢的第一个未日刚好是小暑交节当天。
按照我国古代历法,2024年的6月11日入梅,7月6日出梅,整个梅雨期将持续长达26天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