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的栽培方式,台湾常见的有旱芋栽培与水芋栽培两种。旱芋栽培不但易滋生杂草管理不易,且产量偏低,其栽培面积逐年减少,目前仅零星分布于山坡地或山区。水芋栽培系以成苗插植水田,芋生育快速,管理容易且产量高,为最受农民采用而种植面积最多(约占90%以上)的一种栽培方式,但本法因芋长期生长于水中,球茎品质稍差,且易发生软腐病是其缺点。
1.品种的选择芋品种间在水中适应性差异颇大,子芋型品种不宜在水中生长,母芋型品种较适宜水中生长,台湾适宜水田栽培的品种有槟榔心芋及高雄--号芋两品种,槟榔心芋栽培历史久,甚受农民喜爱,但不抗软腐病(soft rot)。高雄一号 芋是高雄区农业改良场于1989年新育成的品种,食味品质与槟榔心芋相近,且耐软腐病、块茎大、产量高及生长势强。因此,易发病地区栽植高雄一号较有利。
2.种苗的选择台湾芋苗的来源除多数由水芋田母芋采收完后,残留土中茎节上的休眠芽或顶芽加以适当管理,约经20~30天后即可获得多量的幼苗外,另-部分则采自本田水芋生长中的母株所分藥的子芋苗,其平均每株采苗数量3.4~5.4枝,采苗时应选择发育健壮且无感病的幼苗,高度约40厘米,苗鲜重约150克,有3片本叶而粗壮者最为理想。
3.本田整地水芋栽培的整地方法与种植水稻相似,但因其根系较深,故耕犁深度比水稻田深20厘米以上。一般本田整地工作应在种植前1~2天内完成,并保持3~5厘米积水。种植前先排除田面积水,则芋苗栽植后较不易发生倾斜或倒伏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