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辫子的发型是不断变化的,我们看顺治、康熙和雍正的画像就能明显发现皇帝也留有鬓角!说明皇帝们留的也不是金钱鼠尾辫(人家也嫌弃不好看啊!),到了满清的前中期朝廷对于辫子的制度就有所放宽,金钱鼠尾辫逐步往阴阳头方向发展,秃顶严重的人士表示这下算是瞒不过去了,以前是大家都是光脑壳挂着一条小辫儿,现在考察发量这不一下就露馅了嘛!不过您也不用担心,咱们民间有的是手艺人,您嫌辫子短,发量少,那就给您续上假的!如果您嫌这玩意太贵,不方便不好看,那顶多就遭受一番嘲笑呗,反正能拉出条小辫儿就行......
秃顶人士算是勉强过关,那些个光头人士怎么办?人家还能勉强攒出条辫子,咱脑袋光光想攒也攒不了啊!也有办法,那就做条假发咯!剃发令的严格推行直接催生了假发的产业链......从制作到售后可以说是一条龙服务,要是您觉得自己发量不够不达标,戴上这顶假发就保证你是大街上最靓的仔!就比如说鲁迅先生当年在日本留学就深以辫子为耻把它剪去。但没了辫子回国是个大问题,这可是要*头的!所以鲁迅先生花了四个大洋请人给做了条假辫子戴着(这个价格还真不便宜),可见没头发那就买条假辫子戴着嘛!
那些天生光头的好处理,但万一有人不想留金钱鼠尾干脆把头发全剃光冒充光头呢?朝廷也不傻,直接要求:如果是天生的全秃(这个没办法),必须上报当地政府,并且由里正(维持当地小片区域的治安,类似于现在的街道办事处加片警)作证:他真的是脑瓜上不长毛,不是想反抗朝廷自己剃发。再然后由知县颁布护照证明这货真的是个秃子(这流程也是很严格了!),像那种在要求剃发之前一点问题没有,现在让你留辫子就说秃顶那肯定是不过关了。而且咱们自古以来对光头也没什么好感,如果说留条金钱鼠尾还稍微保留了一点汉人的心里底线(起码头上有点头发),那么全秃就给人带来了严重的心理负担,明代的李贽就是既没有度牒也没经过认证,自作主张的把头发全剃光,外号李秃翁,还与女弟子的妯娌混在一起,李贽当然是个正人君子,但他以这样的发型和行为表达了对世俗的蔑视和嘲笑,秃顶不管是在蓄发的明朝或留辫的清朝都遭受很大的非议,所以自作主张剃头的人也有,但实在不多(王夫之、吕留良等人就是坚决不留辫子,或藏身荒野以明代衣冠而终,或干脆剃发去当和尚)。
当和尚!这倒是条出路,剃发令并不要求所有汉人都剃头留辫,有所谓的十从十不从:"男从女不从、生从死不从、阴从阳不从、官从隶不从、老从少不从、儒从而释道不从、娼从而优伶不从、仕宦从婚姻不从、国号从官号不从、役税从文字语言不从。"也就是说女子、小孩和僧道梨园子弟可以免于剃发,那岂不是爱国志士们都可以选择去选择这些职业来保留故国的习惯呢?
还真没这么容易,首先您想当和尚,这并不是想当就能当,出家人士也是需要朝廷认可并下发度牒(也就是和尚的身份证),毕竟出家人不事生产免除赋税,所以历来朝廷对出家人的数量是严格把控的,这么多人上杆子的想要出家减少财政收入政府怎么可能会批准?不是说您留个大光头,穿身道袍就能当和尚老道!要朝廷不认可查了出来,一律以不剃发论处!还是待宰的命。而且有家室的百姓估计没几个想着抛弃妻子去遁入空门,毕竟当了和尚代表着与红尘无缘,再也不能喝酒吃肉,没有强大的内心和坚定的意志还真不可能选择这条路,那有人说我去当老道如何?当道士好啊,能喝酒能吃肉还能娶老婆!最妙的是连发型都不用变,岂不美哉?这您又想美事了,满清入关时剃发令的对象可是包括道士滴!统治者对中原的佛、道两教很是反感,除了给和尚道士们特定的度牒来鉴别真伪之外还下令寺庙庵观凡有明朝旧勅尽令缴部,不许隐藏,也不允许寺庙道观中有闲杂人等居住。所以道士也和普通百姓们一样得剃发,不过我是想着光脑壳的道士们戴着法冠(估计也没办法留发髻了吧!)脑袋后面披着一条小辫儿,怎么看怎么滑稽。最后到了顺治六年南派的张天师张洪任和白云观主持王常月先后觐见了顺治帝,双方交谈甚欢,在道士们的恳请下十八岁的皇帝下令道士不必在剃发易服,不过这个时候距离满清入关已经几十年,剃发易俗的指令早已被百姓所接受,这个时候恐怕更没什么人想着为了留头发而出家当道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