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和卖字上面差了一个十,为什么就有了截然相反的意思呢?看看他们古文字的写法就明白了。甲壳文有一个这样的字,上面是网,下面是贝壳,就好像是拿着一网多的贝壳去做交易一样。想象一下刚开始人们缺乏某个东西的时候,是不是就会用自己有的东西去跟别人做交换。然后慢慢的当这种行为变得多了以后,就会发现哎,想交换的东西好像找不到价值完全对等的。然后慢慢的一个商品交换中的媒介就出现了。在当时这个媒介就是海贝。没错,前面这个字就是买字,也是我们现在繁体字买最初的样子。
不过你说卖字,为什么也会这样呢?物品交换产生初期,买和卖的行为还没有分的那么清楚。这个字在当时既能表示买,也能表示卖,有点类似交易的意思。后来随着交易行为变得越来越多,人们为了区分交易行为中双方的身份,才在字形上加了一个出,表示把某样东西交易出去。卖字就是这样写的,只是后来上面的出简化成了一横一竖,这也是为什么买和卖的发音如此相像,只是稍微变了一下音调,因为他们就是从一个字里面分化出来的呀。而卖字从买字中分化出来,也符合人类对事物发展的认知,从整体的模糊轮廓到不断细分,不断具体。
其实关于买卖还有一个争议,没有任何文献有关于商周时候人们用海贝买卖东西的直接记录。很多人就怀疑在那时候海贝到底算不算是货币,货币只是和珍珠类似的珍贵物品。虽然没有直接证据,但我们还是可以从一些蛛丝马迹中发现端倪。一些古文献里背后经常跟一些其他的货币并称。比如说史记中有写到农工商交易之路,虫而龟背金钱刀布之闭心烟。以及在周易中有这样的记载,一只食盆之龟,盆是贝的技术单位,甲骨文里盆字的字形就像是串起来的两串贝壳,根据王国维的考证,十枚贝壳为一盆,当然也有说两枚为一盆,5枚为一盆的那这里说的十盆之龟,也就是说这只乌龟的价值衡量为十串贝壳,应该是货币才会去这么衡量对比吧。
还有个文物证据,青铜器西周渭河上有一段这样的铭文,意思就是庶人举帛向求卫取了玉章去献给周王。这个玉章价值80盆,也就是80串贝壳。作为回报呢,庶人答应给求卫土地石田。然后紧接着后面还有一句意思是后来庶人又向求卫取了两只玉雕的虎,三件皮制品,这些东西呢价值20盆,世人答应再给求卫土地三田。
也就是说,在商周时候,海贝其实已经有了明显的价值尺度。另外呢,甲骨经融也经常记载王赏赐给陈子备多少多少盆,然后陈子用这些贝动的什么什么器皿。这不就算是货币的支付职能、流通职能吗?海贝也不仅仅是在王室贵族之间流通的珍贵物品,因需西区发掘的939座平民墓里,有340座里发现随葬的贝占3分之1,而且其其中随葬的贝在100枚以上的,都是没有任何青铜礼器随葬的社会中下层人士的墓。这也意味着海贝的使用已经普遍存在于平民百姓当中了。所以海贝在商周时候应该确实曾经成为过货币,只是随着商业行为的增加,他很快就跟不上需求被淘汰了,金属货币时代随之来临。就像卖字的出现一样,货币和文字都随着时代的浪涛演化着、变化着,为我们记录下了文明向前迈步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