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刹海市》创造了新的历史,原版加各种演绎版本的播放量,居然超过百亿了!
从这首歌一出世,我就知道一定会有人要蹦出来说“这首歌是抄的”。而且,一定是要等到真正大火的时候,才会有人出来说这句话!
我就等啊,盼啊,终于等到了!说实话,我都觉得自己有点恶趣味。
最近,终于有个号称专业写歌十几年的原创音乐人,煞有介事地“从专业角度”给大家分析了《罗刹海市》抄袭了曾经也很火的一首歌:庞龙的《家在东北》。
说实话,我有点失望!对这位原创音乐人的所谓“专业观点”,真的太失望!
首先,我对他举出的抄袭歌曲不满意,为啥不拿小品《过河》去做对比呢?
我感觉这位专业人士,还不如我这个普通人的耳朵灵敏!我刚听《罗刹海市》第一遍的时候,尤其听到最后快结束的这几句“他言说马户驴又鸟鸡,到底那马户是驴还是驴是又鸟鸡,那驴是鸡那个鸡是驴,那鸡是驴那个驴是鸡”,就觉得这不就是春晚小品《过河》中的调调吗?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听听,对比一下,真的比《家在东北》的相似度更高!这不就是东北二人转嘛!
其次,我没看出来他的观点哪里专业,只知道一个所谓专业人士却不知道“靠山调”!
其实,一开始我也不知道什么是“靠山调”。
但是,当我这种“业余人士”有点诧异《罗刹海市》曲调很像《过河》的时候,很自然地选择上网查一下。打开百度,输入关键词“罗刹海市和二人转”。这一查,果然有了答案,已经有专业的二人转演员拍出视频,向大家介绍这首歌借鉴和运用了著名的“靠山调”。怪不得,听起来那么像《过河》,因为都源自二人转!
其实,在中国传统戏剧中,凡是“唱的部分”都普遍存在程式化的“曲调”,比如京剧有西皮、二黄等声腔,每种声腔中会有很多固定的曲牌。也就是说,如果不同的人写歌,运用了同一个“曲牌”或者“曲调”,我们可能听起来就是有点相似。
我们应该都听过很多京剧腔调的歌曲,比如《说唱脸谱》,这其中就运用了京剧中的“曲调”。请问,你能告发《说唱脸谱》抄袭吗?
这种借鉴,算是抄袭吗?当然不算!
庞龙也是东北人,也是听着热火聊啦的二人转长大的。他的《家在东北》,很显然也是借鉴了“靠山调”,是不是有意借鉴并不重要,因为“二人转”就是东北人血脉中的“魂”。简言之,这位音乐人举出的例子只能证明一件事:《罗刹海市》和《家在东北》的音乐部分,都借鉴了“靠山调”,并不能证明前者抄袭了后者。
所以,对这位专业音乐人的鉴定结果就是:
第一,如果他了解东北二人转和“靠山调”,那就是“故意反弹琵琶”,借此吸引眼球、博出位;更严重的是,他故意不提“靠山调”,以职业音乐人的专业面孔,糊弄普通人以赚取流量。果真如此,那就是“其心可诛”!
第二,如果他不了解东北二人转和“靠山调”,那就只能说这是他的“音乐知识盲区”,也只是音乐素养不够而已!为啥对自己的判断那么自信呢?这位小哥为啥不想想,这首歌这么火,如果是抄袭庞龙,庞龙本人为啥不出来维权呢?如果抄袭这么实锤,还轮得上你来独家解密吗?那么多的想要流量的音乐人,难道都没听过《家在东北》?
我想劝一句:这位写歌十几年的专业小哥,没事多听听中国各种传统的戏剧和曲艺,那是一个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灵感源泉,是你音乐原创之路的宝藏!千万不要成为一只“自以为是”的又鸟!
还有,你这么冒失地指责别人抄袭,确定没有“诽谤嫌疑”?
不过呢,我感觉,刀郎应该不会对你的言论太在意!毕竟,他的格局并不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