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做客专家
刘勇鹤,儿童心理学家,儿童文学作家。中国家庭文化研究会理事,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宣教专委会常务理事。著有《玩游戏是件正经事》《好想陪你读绘本》等13部著作。
Q:
我儿子今年读高二,在班上学习成绩排名第五名,班长。这小子有点儿小聪明,永远不会全力以赴地学习,总觉得自己很不错,并表示将来可以去大公司工作,去一般单位工作也不错。他每天打游戏,周六、日如果没人提醒甚至会玩一天,学习没有一点儿动力,我该怎么教育呢?
姚远
A:
姚远,你好!
看了你儿子的问题,说到底是缺乏学习动力与成就动机的问题。换句话说,就是他自己并没有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如何让孩子有成长与成功的动力?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从外驱力到自驱力
在传统的教育方式中,我们习惯了用外驱力来教育孩子。如严厉的批评与惩罚,美其名曰“棒打出孝子”“严师出高徒”;阳性强化法的流行,让家长更愿意相信赏识教育,从口头激励到证书鼓励,再到物质奖励。
遗憾的是,这样的教育容易引起孩子的“奖品依赖症”,他们更关注奖励,而不是学习本身或学习的过程。他们感兴趣的是即时获得的利益,而不是长期努力才能获得的结果,变得更加功利而消极。
这就需要教育者换个思路,想方设法让“小鸡”从蛋壳里面打碎蛋壳。这种从内部改变自己的动力就是自驱力。人本主义心理学相信每个人都可以为自己设置一个“理想的样子”,称之为“自我概念”。人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理想的样子”,叫做“自我实现”。
客观的自己与更好的自己
自驱力的起点是了解自己。我推崇《富兰克林表》中的方法,并将它进行了改造,方法是:在一张白纸中间画一条线,让孩子在左边写出自己的三个优点,在右边写出三个缺点;同时,家长在一张白纸上写出自己眼中孩子的三个优点与三个缺点。把两个结果同时放在孩子面前,让孩子明白——你有优点也有缺点,你眼中的优点未必是别人眼中的优点,你眼中的缺点也未必是别人眼中的缺点。从而更加客观地了解自己。当然,你也可以采用“观察法”与“访谈法”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与特长。
作为家长,你有必要帮助孩子明白他的兴趣目标、发展方向、个性归宿等问题,比如一个小演员将来的方向可能是德艺双馨的表演艺术家;一个绘画爱好者将来的方向可能是自由设计师或美术学院的老师。你可以采用梦想逆推术,帮助孩子建立愿景,引导孩子思考如何达到这个愿景,这个愿景就是孩子的内驱力。
小成功是大成功之母
其一,关注孩子的每一次小发现与小发明。当孩子主动展示他的小发现和小发明时,你一定要格外重视,一方面孩子正在表现出他的兴趣与潜能,另一方面他正在展现出他的好奇心与探索欲。因此,要毕恭毕敬地做他的观众与学生。父母对他的尊重与关注,会激发他强烈的探索行为与进取心。
其二,提供家庭舞台。当孩子在某个领域表现出极大兴趣与爱好时,家长应为他搭建一个家庭舞台,动员全体家庭成员做他的观众,欣赏他的表现或扮演。在家庭舞台上,孩子的创造力、表达力会得到提升,他的自信心与社交水平也会增强,为他之后进入集体环境与社会环境做好铺垫,也为其兴趣发展提供了动力。
其三,学以致用。当孩子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他不仅感受到学习有用,更能感觉到自己有用,从而更好地端正学习态度,也有了更强的学习动机。作为家长,我们要在生活中与孩子一起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其四,接触有经验的人。在了解孩子的兴趣特长之后,带他去见一见有这方面经验或成就的亲戚朋友,孩子会因此获得更多的专业引领与社会经验,对未来生活充满憧憬,产生行动力。
另外,还可以引导孩子阅读成功人士的人物传记,从中汲取能量与经验,为自己找到励志偶像。
来源: 中国妇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