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3日起,《成都市餐饮业公筷公勺使用规范》(以下简称《规范》)正式实施,从此公筷公勺成为了成都餐饮行业的“标配”。那么,根据相关规定,应该如何正确使用公筷公勺?公筷公勺有哪些标准?记者带您看看一副合格的公筷公勺应该是什么样的。
据了解,《规范》对公筷公勺的制作要求有明确规定,强调公筷公勺必须在规格和颜色上明显区别于自用筷勺,材质宜采用塑料、竹、木、陶瓷、金属等,颜色宜为白色或类白色,长度比自用筷长3至4厘米,公筷粗端宜印(烫)“公筷”字样。《规范》指出,公勺材质宜采用陶瓷、食品级不锈钢,勺柄处宜印(烫)“公勺”字样。
在配置要求上,火锅类餐饮服务单位,应提供与私筷、常规公筷具有区分度的“生料专用公筷”,而宴席、宴会等大规模人群聚集性消费的餐饮服务单位,应倡导各取所食,不互夹菜。在使用上,《规范》强调使用公筷公勺后应放回原处,使用公筷公勺取菜宜适量,不将菜品返回餐盘。此外,餐后剩余食品打包或撤盘时,应使用公筷公勺。
同时,根据《规范》要求,公筷公勺应单独存放,在工作台上应有显著的字样标明公筷公勺摆放处,并标注消毒日期。顾客用餐前,服务员应主动宣传和引导宾客使用公筷公勺,并介绍公筷公勺的摆放位置和使用方法。 本报记者 杨甦
来源: 成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