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爱荷花池公园改建记
李廷荣(笔名春竹)
时光荏苒,岁月变迁,适逢党中央“精准扶贫”、“奔小康”、“小城镇试点建设”契机,开启了沐爱(古称木乃,由彝族语‘木乃’汉化为‘沐爱’)场标志性基础设施建设——沐爱荷花池公园改建篇章,千年古镇将得以辉煌发展。
大约近两百多年前,现沐爱小学朝荷花池那边的教学楼及原沐爱镇教育办公室(现为沐小行政办公室)地基处,原有一条排出街上水的小溪及几块烂湾湾水田,田中散种有荷花。周家便在现在沐小综合楼门前坝子位置修建周家莲溪寺和周家祠堂,故此处为周莲溪寺。后来,沐爱知名人士将莲溪寺改建成爱莲书院。这就是沐爱小学的前身一一爱莲书院。
如今沐爱荷池公园坐落在沐爱平坝中心福地。池有荷花,出淤泥染而不染。旁有12年义务教育学府沐小、沐中。池园紧邻传授知识,传播文明的场所。更与两所学校渊源极深。上世纪的1997年沐爱小学建校86周年校庆时,学校就提出打造荷花池作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载体。如今沐爱小学将学校打造“莲文化”作为学校“校魄”。
1911年高县办新学,将爱莲书院又改建成“高县县立高等男子小学”,县上将如今的荷花池(时为几大块田)批为“高县县立第二高等男子小学”(今沐爱小学前身)建立时(公元1911年2月)的水田校产。
民国27年(公元1938年)本地人用公款将水田建设成一个“8”字形人造湖,一大一小荷花池,人们也称“鸳鸯湖”,荷花池边初建成环池泥土马路。“鸳鸯湖”中间有一小拱桥。同时,就在池边利用公学产一块土地平整而成今天的沐爱公园。民国30年(公元1941年),“高县县立简易乡村师范学校”(今筠连县第二中学)成立时,上级部门又将荷花池划归“高县县立简易乡村师范学校”作为活动场地。
上世纪80年代末,中共沐爱区委筹款彻底整修荷花池,改建成环池水泥路面,池边石坎混凝土筑边蓄水,栽柳插杨、池边水泥栏杆,新建亭、桥,并有少许鱼龟养池中。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沐中体育场地迁移,从此以后,沐爱荷花池公园就完全成为了沐爱人民开展庆祝重大节日活动及游乐的场所,更是沐爱场镇的标志。
今(2016年)改建沐爱镇荷花池公园,是为改善沐爱镇人居环境,提高市民生活品质,是将沐爱镇打造成为特色小城镇的基础核心。政府投入资金上百万元,改建面积14200平方米,现今已竣工。改建后的荷花池公园以崭新的面貌呈现,排污排水系统健全。园池中,小桥流水、景观楼阁、走廊亭角、花草树木成荫、鱼翔浅底、鸟歇柳树、蜂歌蝶舞、...组成一副美丽的图画。真正成为了市民文化、休闲、娱乐的最佳区域。好一派美景,这一切正诠释着文明与历史生态的魅力,更显示今天社会和谐盛景。
沐爱荷花池领舞着沐爱福地风*。
2018年10月于沐爱小学
注:文中部分资料来源于《沐小建校86周年校庆档案》资料。
改建效果阁
上世纪90年代改建后图
如今改建后荷花池图
如今改建后图
注:文中部分资料来源于《沐小建校86周年校庆档案》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