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
上图为公元612年隋朝时期。此时今保定市境内存在上图十六县,分属四郡。
唐县,西汉置,今唐县行政建制的起源。初治今县东北固城,金移今治,延续至今。
义丰县,隋开皇六年(586年)置,今安国市行政建制的起源。北宋改为蒲阴县,明朝并入祁州为州城,民国初改为安国县。1991年改设安国市,至今。
易县(后),隋开皇十六年(596年)置,今易县行政建制的起源。县城同今,延续至今。
博野县,北魏置,今博野县行政建制的起源。明洪武元年(1368年)徙今治,延续至今。
鲜虞县,隋改安喜县置,今定州市行政建制的起源。唐武德四年(621年)复为安喜县,明初并入定州为州城,民国初改为定县。1986年改设定州市,至今。
北平县,北魏置,今顺平县行政建制的起源。后陆续改为燕平县、永平县、完州、完县,1993年改名顺平县,至今。
飞狐县,隋仁寿元年(601年)改广昌县置,今涞源县行政建制的起源。明洪武初复改广昌县,1914年改名涞源县,至今。
高阳县,西汉置,今高阳县行政建制的起源。初治今县东,明洪武三年(1370年)徙治今址,延续至今。
清苑县,北魏太和元年(477年)置,今保定市区行政建制的起源。北宋太平兴国六年(981年)清苑县更名保塞县,金大定十六年(1176年)复名清苑县。1948年析清苑县城关置保定市,至今。
永乐县,东魏兴和二年(540年)置,今满城区行政建制的起源。唐天宝元年(742年)改为满城县,2015年改区,至今。
涞水县,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永阳县置,今涞水县行政建制的起源。县城同今,延续至今。
逎县,隋开皇元年(581年)改范阳县置,今容城县行政建制的起源。唐天宝元年(742年)改为容城县,延续至今。
唐朝
上图为公元741年唐朝时期。此时今保定市地区分属七州,其中易州和定州治在境内。
易州,隋开皇元年(581年)改南营州置,治今易县。隋大业初改上谷郡,唐武德初复改易州,辖境如上图,1913年改州为县,地级行政建制废。
定州,北魏天兴三年(400年)改安州置,治今定州市。隋大业初改博陵郡,唐武德初复改定州,辖境如上图,1913年改州为县,地级行政建制废。
北宋
上图为公元1111年北宋时期。此时的保定市地区分属两国,北部的析津府和蔚州属辽国,南部属北宋。同时因为地处边境,北宋在这一带大量置军。
军是始于五代,常用于两宋的一种地方行政机构。图中的军都是地级行政单位,但实际上地位会比同为地级行政机构的府、州低。
保州,北宋太平兴国六年(981年)置,今保定市地级行政建制的起源。蒙元时期先改为顺天路,后改为保定路,明清时期为保定府。
归信县,北宋太平兴国元年(976年)改归义县置,今雄县行政建制的起源。明初改为雄县,延续至今。
安肃县,北宋景德元年(1004年)改静戎县置,今徐水区行政建制的起源。1914年改名徐水县,后改为区,至今。
元朝
上图为公元1330年元朝时期。此时今保定市境内存在上图二十三县(含州城),分属四地。元明两朝三级行政区划和四级行政区划并行,此时易州和定州依然为地级行政建制,只是图中无法体现。
阜平县,金明昌四年(1193年)析置,今阜平县行政建制的起源。县城同今,延续至今。
新安县,元至元九年(1272年)置,今安新县行政建制的起源。1913年改名安新县,至今。
庆都县,金改望都县置,今望都县行政建制的起源。清朝复改望都县,延续至今。
定兴县,金大定六年(1166年)置,今定兴县行政建制的起源。县城同今,延续至今。
新城县,唐太和六年(832年)置,今高碑店市行政建制的起源。初治今高碑店市新城镇,1962年移今治,1993年改设高碑店市,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