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现代人讲得小白,一般是指某个人在某些领域是菜鸟、新手,是自嘲自谦成为小白。
在政治领域,齐桓公虽然是“春秋五霸”中的第一个霸主,但是其政治经历却可以称之为“小白—非白—小白”的历程。因为他从一个流落他国的公子,再到登基成为一国国君,其间让国家实力逐步强大,强大到众诸侯国推选他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晚年却政治昏庸,重用奸臣,到死了都没有人收尸。
小白阶段:齐桓公,姜姓,吕氏,是姜太公吕尚的第十二代孙,齐僖公第三子,名小白(这个称呼莫名感觉很呆萌,也比较可爱。),因为春秋时期男子称氏不称姓,女子称姓不称氏,姜是姓,只能由女人用。所以称他为“公子小白”,
小白在鲍叔牙保护下,逃到莒国避难,后来得到消息,齐襄公死去,小白即刻回国,抢夺国君之位。这个时候,他还有一个强有力的竞争者公子纠。管仲辅佐公子纠,带兵埋伏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从此管仲结下了这“一箭之仇”。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
非白阶段:登基为国君的齐桓公,功绩概况:“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一生纵横捭阖,成就不输秦始皇”。
胸襟开阔,不计前嫌。齐桓公本来是要找管仲报那“一箭之仇”,但是他听从鲍叔牙说管仲才能不在自己之下,并且那个时候“各为其主”,齐桓公因此不计前嫌,任命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和兵民合一的制度,使齐国逐渐强盛。
击溃外敌。据史*载,春秋初期,诸侯国多达140多个,为了王位与封地争端不断,兼并战争屡见不鲜。在西北的游牧民族中,有一个叫山戎的,势力逐渐强大,中原各诸侯国受戎狄侵扰,公元663年,戎狄部落侵犯燕国,燕国无力抵抗。齐桓公提出了"攘夷"的口号,齐桓公率兵北上救燕,击溃戎狄,拯救燕国。燕庄公感激齐国出兵相救,亲送齐桓公回国,并进入齐国境内,这破坏了周王室规定:诸侯相送不得越过国界。齐桓公为尊重周王,遂将封地划分给燕国,以此来保全天子权威。齐桓公大度,令各诸侯国心悦诚服。
“公贵买其鹿”。这个典故是楚国多梅花鹿,于是齐国大肆炒作,当时的一只梅花鹿价格炒到了8万钱。楚国于是全民养殖,不种地了,忽视了粮食生产,最后楚国因无粮可吃,等到楚王反应过来的时候,齐国已经开始对其出兵。无奈之下,楚国只好投降。
后来,齐桓公高举了“尊王攘夷"(有点民国时期某政府攘外必先安内的意味)的旗帜。借周王室声望,扩大自身影响力,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小白阶段:
在管仲死后,齐桓公慢慢变得骄傲自满,亲近奸臣,这个时候主要的奸臣有易牙、竖刁、堂巫、公子开方。原来这个易牙擅长烹饪,为了讨好齐桓公,居然将自己小儿子*死,做成食物,献给齐桓公;再说竖刁,他为了取信于齐桓公,自宫为宦官;公子开方是卫国的公子,可是他却十五年不回国探亲。管仲认为,这样的人连自己的孩子、身体发肤、父母都不爱,怎么会真心实意爱自己的国君呢?
公元前643年,齐桓公身患重病,躺在床上不能自理,这几个宠臣们开始挑唆齐桓公的几个儿子争夺国君之位。几个儿子为此打得不可开交,完全没有功夫关心齐桓公,齐桓公就此饿死了,尸体在床上放了六十七天,尸虫都爬到门外才被人发现。
这个经历,用后世诸葛亮在《出师表》里写的来感慨:“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总结,中期的齐桓公,不愧是成熟的政治家,但是晚年昏聩如此,不是“政治小白”是什么!
电视剧《东周列国》里的齐桓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