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本课讲两个字,一个是“冓”部的最后一个汉字“爯”,一个是“幺”部的部首汉字“幺”。其中,“幺”既是《说文解字》部首汉字,又是现代汉语通用汉字,因此,本课的重点汉字是“幺”。两个字折详情如下:
1、爯。读音有两个:
(一)chēng。这是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标注的读音,给出的解释是:“爯,并举也。从爪,冓省。”会意字。许慎认为爯的本义是并举。
关于这个“并举”之义,存在问题,与“冓”字的说解一样,产生字形说解问题的原因在于许慎没有见过甲骨文。而至清代早期的文字学家仍想尽办法附会许慎的说解,也同样源于他们在1900年以前也没有见过甲骨文。
比如,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就说:“冓为二,爪者,手也,一手举二,故曰并举。”这里对于“爯”的说解源于部首汉字“冓”,而许慎对于“冓”的解说存在问题,这个我们在769课时已说解清楚。
“爯”是会意字。这个判断没有问题,但说解有问题,我们来年“爯”的字形演变:
(爯的字形演变)
“爯”的甲骨文字形,象一手持一条鱼的样子,因此有升举之义,至战国时,字形产生讹变,再至小篆字形,下部从“冉”。其本义应为“以手举物”。
李孝定《甲骨文字集释》:“按:契文爯象以手挈物之形,自有举义,但不能确言所挈何物耳。”徐中舒《甲骨文字典》:“象以手提鱼之形,故有升举之义。”
我们基本可以确定“爯”下部所提之物为鱼,这同样源于“冓”其实是双鱼相会之义。而人们以手提鱼,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情景,以常见情景造字,再合理不过。
(以手提鱼)
再且“爯”其实是“稱”的本字,人们以手提鱼,常会品量其重量,因此,有“稱”量重量之义。徐灏《说文解字注笺》:“爯、稱,古今字。”
(二)chèng。这个读音出自《集韵》。大。《集韵·证韵》:“爯,大也。”
爯的小篆写法如图:
(爯的小篆写法)
2、幺。读yāo。《说文解字》给出的解释是:“幺,小也。象子初生之形。”象形字。本义是小;细小。
实际上,“幺”是象形字没有问题,本义是“小;细小”也没有问题,但许慎对幺字的解说有问题。他认为“幺”“象子初生之形”。就是说,“幺”的字形像婴儿刚刚出生的样子。
后来,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跟着强行附会称:“子初生甚小也。俗谓一为幺,亦谓晚生子为幺,皆谓其小也。”饶炯《说文解字部首订》也跟着解说:“谓胚胎初成,未肖人形之时 ,犹浑沦太极,篆正象之。而微小少隐诸义,即已包括其中。
其实,这些都有问题,至少,存在争议。
让我们还是从字形演变开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