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个"哲"就看出,古四声和现代四声是有区别的。天、子、圣这三个字,和我们现在一样,都是平、上、去,只有这个"哲"我们现在是第三声上声,而在古代是入声。(一张图清楚的分出古、今区别)
有一首诗流传很广,就是说四声发音的。
平声平道莫低昂,(平声)
上声高呼用力强。(上声)
去声分明哀远道,(去声)
入声短促急收藏。(入声)
那四声写诗的时候,到底哪个是平哪个是仄呢?
现代四声,一声(阴平)、二声(阳平),是平;三声(上声)、四声(去声),是仄。
古代四声,平声为"平",上、去、入是仄。(看下图会比较清楚)
通过《登鹳雀楼》这首诗的平仄。我们就可以了解到,入声字的重要性。如果不懂入声字,很容易就把诗的平仄搞错。而造成出律。比如"白"字。
入声字,都是仄声。但比较可气的是,入声字的归类,不光是归到我们的现代的上声和去声里面。还有很多归到了,平声里面。这就造成了,我们难以分辨,很难找出平声里面的入声字。
比如"一"字,在现代读音是平声。但是,一是个入声字。类似于"一"这样的在数字,还有"八"字,也入声字。在所有的数字里面,只有"三"和"千"是平声,其他都是仄声。
那我们到底用什么办法,从平声里面,找出这些仄声字呢?
方言,在我们现在的七大方言里。粤语和闽南语,基本上传承了古音的入声字。这两个方言区的人,只要用方言读,就能读出来入声字。赣和客家方言,也传承了大半的古音入声字。吴(江苏南京、扬州一带)和部分西北官话,也部分传承了古音入声字。这些方言区的都可以试着用方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