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活就业人员参保,付出相同的钱数下,是长时间、低基数缴费划算?还是高基数、短时间缴费划算?
按照养老保险缴费的计算模式,灵活就业人员按60%基数缴费25年,付出的钱数恰好等于15年缴费基数100%。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缴费,一般是按照缴费基数的20%计算。60%基数是3000元,100%基数是5000元。按照60%基数缴费,每月600元,一年7200元,25年是18万元。100%基数,一月缴纳1000元,一年1.2万元,15年是18万元。
缴纳养老保险产生的养老金待遇,主要包括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相应的计算公式全国恰好是统一的。
(1)基础养老金=退休时上年度当地的社会平均工资×(1 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
实际上我们计算钱数的时候,假设的是社会平均工资不变,这样社会平均工资就始终保持在5000元。
本人的平均缴费指数,实际上就是平均缴费档次,如果我们按照60%基数缴费,平均缴费指数就是0.6;如果我们按照100%基数缴费,平均缴费指数就是1。
按照以上两个因素计算,60%基数缴费25年,可以领取20%的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的基础养老金,套入社会平均工资也就是每月1000元。
100%缴费15年,只可以领取15%的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的基础养老金,套入社会平均工资,每月领取基础养老金750元。
两种模式缴费,基础养老金会相差5%的社平工资每月250元。
(2)个人账户养老金=退休时个人账户的余额÷退休年龄确定的计发月数。
由于社会平均工资不变个人账户的余额,假设也不计算利息。
按3000元基数缴费,每月记入个人账户240元,一年是2880元。25年是64,000元。
按5000元继续缴费,每月记入个人账户400元,一年4800元。15年是64,000元。个人账户余额完全一样。
退休养老金的计发月数,是根据退休年龄确定,50岁是195个月,60岁是139个月。
假设50岁退休,个人账户余额64,000元,平均每月可以领取个人账户养老金328元。
所以,两种缴费模式理想状态下,会相差5%的社会平均工资的基础养老金。不过,退休以后增长养老金时,会有按缴费年限增加,养老金增加钱数更多。
现实情况非常复杂。一般来说,多领取的基础养老金也算作对于一个参保人员长期不间断缴费的奖励。
实际上,基础养老金缴费档次之间的差异,也是国家调节社会收入分配差距的功能。毕竟缴费基数相当于大家的收入水平。
另外,由于社会平均工资每年增长的实际缴费,实际上每年也会由于增长而加大负担,并不是永恒不变的。
个人账户养老金的余额每年实际上都会记发利息,而且相应的利率非常高,一直在7%~8%以上。这可比自己存钱理财要划算的多。
综合以上各个因素,对于低收入水平的劳动者来说,还是按最低基数缴费好。对于收入较高的人群,最好还是根据自己的收入水平缴纳养老保险,这样养老金才会更高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