彗星是一种奇葩的天体,它们个头不大,拖着长长的尾巴沿着椭圆形的轨道围着太阳运转,每当有大个头的彗星冲日的时候,我们在地球上就能看到它长长的身影,时间可长达数月。
二十世纪的一百年中,出现过的最亮的彗星叫池谷-关彗星,首次发现于1965年9月,最亮的时候相当于月亮的60倍,而在这颗彗星出现之前的100年中,也曾经有多颗著名的大彗星出现。1888年,天文学家克鲁兹发表论文,指出1843年(19世纪最亮的彗星)、1880年及1882年出现的著名掠日彗星全是许多年前一颗大彗星解体后的碎片,后来这些彗星被命名为“克鲁兹族”彗星。
再后来天文学家通过数据计算分析认为,分别出现在1843年,1880年、1882年、1887年、1945年、1963年,1965年的特别明亮的著名彗星,它们在数百年以前都属于是一颗彗星,此彗星在经过太阳的近日点时被太阳的巨大引力给拉碎了,形成了多颗大彗星,由于轨道不同,它们分别在不同的时间回归,而且科学家还认为“克鲁兹族”彗星只回归了一小部分,其大部分还没有回归,等到它们回归时将会异常壮观。
那么“克鲁兹族”彗星是什么时候被从一颗大彗星上分裂的呢?科学计算和历史记载都表明,时间发生在公元1106年,当时是中国的宋朝,《宋史·本纪》中记载得很清楚,说在宋徽宗崇宁五年春正月戊戌(1106年2月10日),彗星出西方,其长竟天(彗尾的长度,几乎纵贯天空)。乙巳,以星变,避殿损膳,诏求直言阙失。......三月丙申(1106年3月10日),诏星变已消,罢求直言。
《文献通考》中也说:徽宗崇宁五年正月戊戌,彗出西方,如杯口大,光芒散出如碎星,长六丈,阔三尺(此处体现了彗星的目视规模),斜指东北,自奎宿贯娄、胃、昴、毕,后入浊不见。主兵丧大饥,西北宜备之。
这颗出现在1106年的大彗星,被天文学家们编号为X/1106 C1,它最早发现于1106年2月2日,在当年的整个二月,一直到三月中旬都能看见。在中国、日本、韩国、欧洲多国的古籍中都有纪录。
当时的人们看见它在太阳附近分裂成两个碎片,但实际上它可能分解成了数百万块,个头较大的有数十上百颗,这些彗星不定期回归,时间上有长有短,但都属于掠日彗星,就是近日点距太阳的距离非常近,通常都在50万公里以内。
天文学家们根据数百年来出现的克鲁兹族彗星估算,1106年出现的那颗大彗星体积非常庞大,直径或在百公里以上,在它冲日的时候,近日点应在距太阳50万公里以内,因此其本身结构没有抗住太阳巨大的引力而被拉成了无数块,造就了后来不时出现多颗的明亮大彗星和无数小彗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