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客家农村老人去世,操办葬礼的这些习俗与禁忌?从古至今仍然传承着,虽然说略有从简。但大至规矩还是没有丢失!尤其是在孝道上更为重要。看看与你们家乡有哪些不一样。
报丧炮!
老人去世后等一时间,也就是刚断气后,儿子们要先放一小排鞭炮,只能燃放一排,不能放两排,俗称报丧炮。意思是指告诉乡邻,家中有人去世。燃放好一排鞭炮后,就得通知村里的长辈们,让长辈们来安排老人后事。并且把操办后事的钱交给长辈安排。而乡邻听到一排鞭炮声响,也会自发前来帮忙。儿子们就得准备好小红包,给来安排后事的长辈和帮忙的乡邻,每人发一个红包表示吉利之兆。
更换寿衣!
在长辈们的安排下,膝下儿孙都得在场,由老大带头,给去世的老人换上寿衣。老人要是男的,就由儿子给更换,如果是女的,就由儿媳妇更换。同时要把老人生前穿的所有衣服扣子剪出来,客家人称为“纽子”。意思是指不能让老人穿带着“纽子”走,据说会对儿孙不利。
布置灵堂!
老人寿衣更换完成后,就得要布置灵堂了,灵堂布置在大厅,由村里乡邻帮忙布置。
灵堂布置是很讲究的。以前的年代,人们的生活条件差点,科学没有那么发达,没有冷冻棺材。灵堂布置会简陋些,地面铺一面草席,然后搭一床蚊帐。在大厅中堂摆上一张桌台,放着老人的遗像和香炉,再挂上一张大布,遮挡住去世老人,大布内就是灵堂。膝下儿孙则守在灵堂内。客家人称为“守灵”。无论是吃饭还是睡觉,都得在灵堂内,直到老人下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