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大集体时,有一项农活人人都知道,那就是罱泥。
并不是人人都会罱泥、都能罱泥,因是重体力活,所以多数是大劳力才能上船。
罱泥的工具很简单:
一条船,一根竹篙,一张扒刀或泥夹子,扒刀挡子,两把汲泥的戽斗。
其实,扒刀和泥夹子就是泥罱子。扒刀是由一个底座和一根竹篙组成的,底座是个大半圆,直径一般在50厘米左右,用竹片拼接而成,切面有根5厘米宽的铁片,扒泥时起主要作用;圆弧上有10厘米左右高的墙子,用劈开泡水后的芦柴做成墙子,成为一个“兜”,泥进去后就不会散掉。
而泥夹子就不一样了,它由两根竹篙加两个刀口和尼龙网组成,两根竹篙下端弯成弧形,形状像医用弧形的钳子,将其张开后可以在水里推,又像现在夹河泥的重型机械,遇烂泥多的可以直接在水里把泥夹上船。
罱泥要有人在船的后舱“拿船”,可以是中等劳力或妇女,只要会撑船、懂船性就行,否则在罱泥时就会被逼下河。“拿船”的还有一项任务,一船泥罱满了,要把船撑到泥塘那里,撑船途中罱泥的人可以躺在前舱休息。
罱好的泥撑到泥塘两头都要带好桩子,然后再用戽斗戽到泥塘里。如果遇到崩坍大的还要有人“戽二道坝”。崩坍大是指河坎子塌,从船上一次戽不到泥塘里,就在河坎子的中间开一个方塘,再由人往上戽。
那时要想罱一船泥,要撑到老远的地方,农田附近的生产河里基本是罱不到的,河床都是黄泥板子,河水碧清的,可以直接饮用,扒刀上装刀口就是要在河床上刮泥,不仅如此,撑船的竹篙上还要装上篙簪,不然撑船时会一不小心随竹篙滑动跌到河里。
篙簪有两根指头大小的尖齿,不仅能扎进河床,稳住船身,而且能使竹篙受力,行驶快又保证安全。
一船泥记多少工分,按船大小算,小塘子可以由一条船完成,大塘子则几条船合一个。为保证罱泥的质量,生产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创新了一些监督方式,主要有两点:
一是安排人“看舱”。那些曾经因在集体挑河等有过工伤的、老人或比较正直的人等,监督泥船罱得满不满,“带水”多不多。后来这种方式改了,泥罱好了到泥塘面层裂缝按泥塘长、宽、高量方,这样会很公正。
罱泥虽说很苦,但能从中找到乐趣,春季和冬季罱一天泥经常会扒(夹)到一些小鱼小虾,甚至鳜鱼、老鳖、黑鱼、鲫鱼等大鱼,拿船的会及时用事先准备好的小网兜子弄到夹舱里,用咸菜烧一两碗,或做成咸菜冻鱼,或红烧、煨汤,那时算得上是上等的好菜了。
如今扒刀、泥夹子早成文物了,农村大大小小的生产河里到处是厚厚的淤泥,人脚一踩臭水直泛,虽是上等的有机肥,但没有人再愿意罱到农田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