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因为基于圣经教导(鼓励多生孩子、多奉献金钱、妻子全职服侍家庭等),基督徒(尤其是弟兄)在经济上的压力,甚至要比同等收入的非信徒大得多。
然而可惜的是,教会对于平信徒在对待金钱和管理金钱上的教导却显得十分苍白。
在谈到金钱时,无非“老三样”。
一是摆出圣经教导,反复强调基督徒应该看轻金钱。
二是基督徒在金钱上应该对教会和社会多多奉献。
三是已婚弟兄应该担负起的养育家庭的责任,努力工作,姐妹则应该勤俭持家,努力做一个才德的妇人。
由于专业理财知识的匮乏,教会很少能给予我们具有实用性的理财建议。
事实上,儒家文化圈历来羞于谈钱,谈钱时往往遮遮掩掩,欲言又止,常常“尽在不言中”。
社会上如此,自诩圣洁而不看重属地财富的教会就更不用说了。可无论是牧长还是平信徒,对金钱的重要性和金钱得失的计算却又都心知肚明。
因此一味强调“看轻金钱”的教条往往无助于基督徒对金钱有更客观正确的认知,只会让我们在灵与肉的斗争中更加迷茫纠结。
毕竟,与灵的需求相比,有时候,肉身的需求更加直接而迫切。
三日不食“灵粮”,可能就会变成孔夫子所说的“面目可憎”,远离真道,但若三日不食米面禽蛋,恐怕就得“面目全非”,立马去见上帝了。
给金钱正名
在潜意识里,钱到底对人有多重要呢?
不妨说个故事。
以前有一个印第安酋长偶然到纽约参加晚会,参加者大多是在华尔街工作的金领。忽然这位酋长听到地下水道的蟋蟀在叫,于是就叫大家来听,可没有一个人在意他的招呼。
这位酋长很有感触,于是把一把硬币抛在空中。当硬币落在地上发出清脆声响时,原本相谈盛欢的华尔街金领们突然都低头找了起来。
尽管这枚硬币的价值对他们而言不值一提,但他们已经本能地无法拒绝金钱的诱惑,因为他们早已把耳朵的频率调成听钱响的频率,而对大自然所发出的更加奇妙动听的声音(如蟋蟀叫声)无动于衷。
想象一下,当你走在大街上,突然听见身边有硬币落地发出的声响,你的第一反应是不是赶紧停下脚步,四下张望呢?
没错,你的财宝在哪里,你的心也在哪里。尽管许多基督徒不愿意承认,但许多人的心,就在金钱那里。
金钱在我们的人生中起到如此重要的作用,对人类的软弱心知肚明的上帝,又岂能不知呢?
因此《新约》中,耶稣总共说了38个比喻,其中就有16个是与金钱和产业有关。
《新约》中,与祷告有关的经文有500多节,与信心有关的也不过500多节,而与钱财、产业有关的经文,却超过2300节。
耶稣为何给我们那么多有关钱财的教导?
正是因为他深知,金钱会深刻影响到我们与神的关系,深刻影响我们生活的优先级,我们的价值观及我们的品格。
犹大可以为30个银币卖主,今天又有多少基督徒在金钱的诱惑面前甘愿犯一些很隐蔽的罪呢?
如果我们始终抱着“看轻金钱”的消极态度,或者在看到了太多由金钱引发的罪恶后认为金钱是万恶之源而极力回避金钱的话,结果很可能非但无法解决我们灵里的征战,而且还会让我们的物质生活变得更糟。
而糟糕的物质生活很容易引发内心痛苦和家庭矛盾,进而影响到我们的属灵生活。
最重要的身外之物
说了半天,有人可能会问,金钱到底是什么呢?
从经济学角度说,金钱只是一种购买力的凭证,那一张张花花绿绿的纸片,本身没有任何意义,但凭借这个证明,你就可以从别人那里获得许多你想要的东西。
因此客观的说,金钱是中性的,其本身没有罪恶,正如《圣经》上也没有说金钱是万恶之源,而是说“贪财是万恶之根”(提摩太前书6章10节)。
“因为我们没有带什么到世上来,也不能带什么去。只要有衣有食,就当知足。但那些想要发财的人,就陷入迷惑,落入网罗,和许多无知有害的私欲里,叫人沉在败坏和灭亡中。”(提摩太前书6章7-9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