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罗曾说:
“一个人的富有程度,与他能舍弃之物的数量成正比。”
如果你的房间堆满东西,杂乱无章,你没法找到任何需要的东西。
心里东西太多,也会烦躁不安。
满满当当,其实也是空空荡荡。
英国逻辑学家奥康提出过一个简约法则:
没有必要,勿增实体。
它只承认那些简单纯粹的东西,而任何繁杂多余的,益处不大的,都是障碍,不如去掉。
管理领域常用的法则,用来精简生活,一样有效。
极致的简单,就是断舍离。
人际关系太杂,心也容易乱。
渐行渐远的人,不再必要的关系,不必强行挽留。
豆瓣有个帖子,说去年开始,自己跟过去的朋友联系都少了,有些沟通困难,还有的闹矛盾断了关系。
博主@江有祀评论,朋友之间,真相就是去留随意。
他现在连朋友圈都很少看,更没有接连不断的聚会,就在深圳的一间小屋,每天清清静静看着书。
到了周末,就早起开始拖地,擦灰,把家里收拾得整整齐齐。
喜欢的插画作品,自己买来,放在家里做装饰。
偶尔到各个城市,寻访各个经典的书屋,离繁杂的社交关系越来越远,但每天都是惬意自在的。
朋友的意义,不过是陪你一程,当关系淡了,缘分散了,强留也没有意义。
省下的时间,留给自己,也留给值得的人。
都知道梁实秋爱独处,书桌前的香,窗外的花草,好像就是他的全部,其实贴心的朋友,他从来不缺。
他跟冰心最初是讨论写作,每到假期就常常互相拜访,一起泛舟,或者围炉长谈,也会互相调侃,但怎么说都不会翻脸。
有阵离得远,他听谣传说冰心自*,悲痛下写了《忆冰心》,流泪整理了两人所有的书信。
到晚年,女儿回北京,他还托女儿给冰心带话:
“我没有变。”
冰心笑道:
“你告诉他,我也没有变。”
他送闻一多的香炉,被一直带到美国;给朋友赵清阁写的诗,被当宝贝,挂在书房里。
圈子不在大小,而在精,被他请进雅舍的朋友,每个都是交心的。
世界的节奏越来越快,留给你与朋友相处的时间本就不多,当人太多了,你甚至分辨不出,谁更值得。
与其白白花费时间,不如在精简的圈子里,过自己舒服的生活。
断了繁杂的关系,和自己,和真正的朋友,就都近了。
整个屋子的东西,看起来满,也只分有用和没用的。
当没用的东西太多,有用的也都没用了。
纪录片导演竹内亮,找人清过家里的杂物。
打开冰箱,杂乱摆放着过期5年的调料、发芽土豆、烂青椒……底部还积着一层干掉的菜汤。
餐桌上一摞硬纸壳、塑料袋,角落里积了灰的电风扇,堆得很满。
待在这样的房间,状态不会好。
成堆的闲置物,该扔的扔,该卖的卖。
被家里老人撞上时,还被唠叨了一顿:
“这酒瓶子怎么给我扔了,摆着多好看……你怎么不把自己扔了算了?”
但真正把杂物清了干净,屋子变得清洁崭新,他们也不得不承认,许久没见过的宽敞大厅,舒适太多。
脏乱的环境下,做事和生活都会吃力。
而精简的状态,也不是一蹴而就,难免有时回到原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