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墨三件
■墨條
■硯台
■清水
磨墨要有三樣東西,墨條、硯台和清水。先說說怎樣買墨。有些人說,買墨放在手上,覺得輕就是好墨。這說法對不對呢?《墨法集要》說:
「凡墨不貴輕,舊語曰:煤貴輕,墨貴重,今世人擇墨貴輕,甚非」,就是不對。「煤粗則輕,煤雜則輕」,碳黑細而純就重,粗礪或雜,就輕。「春膠則輕,膠傷水則輕,膠為濕所敗則輕。」輕膠也是有一些問題的。真正說到「輕膠」,是膠熬製得好,所以可以用得少。
《墨法集要》說:
「膠好方始有力,可以減斤兩,用墨因膠少煙多,故倍加黑,名為輕膠。」膠少,碳黑多,容易磨,顏色又黑,但是有什麼缺點呢?「墨色黑且清,利於速售,但年遠久藏,慮恐色退。」施膠少的墨,不能久藏。
一條墨,如果其中碳黑多,膠少,這種墨稱為輕膠墨。輕膠墨因為碳黑多,所以顏色較黑,因為膠少,所以容易磨。但也有缺點,膠少了,粘合力就差,時間長了就容易斷。如果膠重,以前稱為大膠,粘合力強,有利於長期保存。
《墨經》也說:
■膠多利久,膠少利新,匠者以其速售,故喜用膠少。觀易水奚氏、歙州李氏,皆用大膠,所以養墨。
「膠多利久,膠少利新,匠者以其速售,故喜用膠少,」膠少磨墨容易濃,但時間一長就斷,不利收藏。「觀易水奚氏、歙州李氏〔這是古代的製墨大師〕,皆用大膠,所以養墨。」真正的好墨,是用大膠,有利於保養。所以你買新墨、輕墨,就要常用、速用。你想藏墨,就要買重的,大膠。幾年一過,膠性穩定,就非常好用。
斷墨
你看這兩條墨,原來就有膠袋包好。乾濕度沒有變化,也沒有受過外力打擊,但忽然自己碎裂了,這就是因為施膠不夠,而且碳黑的粒子也太粗,彼此之間有空隙,就容易斷。
杵搗
古人做墨,為了把膠和碳黑充分混合,就要做兩次杵搗捶打的功夫。第一次是膠和碳黑合成一團,就要放在石臼中杵搗。
《墨經》說:
■凡搗不厭多,魏韋仲將《墨法》:「鐵臼中搗三萬杵,杵多益善。」唐王君德則用石臼搗三二千杵,蓋其搗無數。
「凡搗不厭多,魏韋仲將〔就是韋誕〕《墨法》說:『鐵臼中搗三萬杵,杵多益善。』唐王君德則用石臼搗三二千杵,蓋其搗無數。」
鎚練
墨分成小塊之後,還要鎚練,反覆打過,務求裡面沒有小氣孔,杵搗和錘打,是為了使碳黑和膠充分揉合。
斷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