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鹤拳
东恩纳宽量跟随「如如哥」学武的同时,又与琉球唐手武术家湖城以正、上地完文等切磋。东恩纳宽量的武艺更上一层楼,更有成为一代宗师的实力。东恩纳宽量后来回到冲绳,开设道场,教出了宫城长顺、摩文仁贤和等杰出弟子。
直到现在,空手道四大流派都有东恩纳宽量的血脉,当中宫城长顺创立了刚柔流、摩文仁贤和创立系东流、曾受摩文仁贤和指导的大冢博纪和船越义珍在后来也分别创下了和道流和松涛馆流,可见东恩纳宽量对空手道的影响之大。
空手道刚柔流创始人宫城长顺
白鹤拳
东恩纳宽量学得了不少白鹤拳的套路。这种福建的拳术到底有何特别之处,居然令一代宗师潜心学习呢?
现今的白鹤拳师都认方七娘为开山祖师。方七娘生于明末,原籍浙江丽水,父亲方种精通红拳和长拳,为避明未战乱,举家迁住福建宁德。
相传方七娘有一天在湖边绣花的时候,看到远处有两只白鹤在打斗,方七娘留意到两只白鹤的动作是有规律节奏的,认为白鹤打斗的动作能应用于人类搏击之中,故经常来到湖边观察鹤群的动态,留意牠们的呼吸、细节,并将白鹤的神态融入红拳和长拳之中,慢慢形成白鹤拳。
方七娘在婚后到福建永春县授徒,后人因此称为永春白鹤拳。到了康熙二十二年,福建水师提督施琅进兵台湾,成功消灭明郑政权,并从台湾带来一位叫做白戎的明军教官,将明军流传的拳术「节力」带到白鹤拳的拳理之中,从此白鹤技法更加完善。
经过清代两百多年发展,白鹤拳发展出四个分支——飞鹤、鸣鹤、纵鹤及食鹤。总体而言,白鹤拳都注重两臂弹抖之劲,出手如射箭,拳法以关节力、指力为主。亦讲究摔弹,抖震等吞吐浮沉技法。脚法有踢,钩,扫等。
空手道系东流创始人摩文仁贤和
白鹤拳和空手道的关系
清代白鹤拳发展得较为成熟,东恩纳宽量在学习白鹤拳拳理后逐渐开创出风格独特的刚柔流空手道,那么两者究竟有多相似呢?
首先,现今绝大部份空手道场教授学生的第一套拳叫做「三战」,而白鹤拳的第一套拳也叫做「三战」,两者的「三战」最主要是手法上有些许不同,但发劲方式、运动原理如出一辙,空手道跟白鹤拳关系之密切显而易见。
再者,十二节力、二十八宿等套路同样在白鹤拳和空手道中出现,空手道称呼这两套套路的发音近似现今的福州话,因此白鹤拳和空手道一定程度上是传承关系。
松涛馆流创始人船越义珍
21世纪,冲绳一带的空手道武术家组团来到福建,参拜了谢崇祥的墓,可说是确认了谢崇祥对东恩纳宽量的授拳之恩。
现代空手道的发展
1930年代,琉球的武术家在日本本土教授唐手,唐手很快被大日本武德会认定为日本武道之一。
到了1936年,日本当局为了消除中国对琉球的影响,根据般若心经中「空」的概念,将唐手改名为「空手」。日本军国主义威逼利诱下,不少唐手道武术家不得不同意「唐手」改名为「空手」。
自此,「唐手」这个名字只在琉球一些旧式武馆中流传。空手道却被日本右翼以「文化剽窃」的手段成功将其塑造成日本本土武术。
空手道自此在日本高速发展,二战后更成立了全日本空手道协会,确立了空手道为日本国术。1950年代,一位叫做大山倍达的年青人经过多年苦练之后,创立了全接触式空手(又称极真空手道),主张实战和直接击打。
大山倍达经常在公开场合表演以手指将日本10元硬币捏扁,又曾以手刀将酒瓶割开。此外,他又多次以赤手空拳将猛牛打死或打断其牛角,还曾尝试到北海道跟黑熊单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