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带儿子在餐厅吃饭,一个十来岁的小女孩和爸爸妈妈走过来坐在我们旁边的餐桌上,小女孩妈妈去买饭,小女孩和爸爸则坐在餐椅上聊天,突然,小女孩提高了音量,生气地问爸爸:你把我的东西装哪了?
爸爸没有回答,只是在口袋里、包包里各种翻找,小女孩看爸爸半天没有找到,越来越生气,埋怨爸爸弄丢了自己的东西。
这个时候,小女孩的妈妈买饭回来了,看到了这一幕,对着小女孩说了一句:东西找不到了就算了呗,谁让你不自己装着呢?
小女孩带着哭腔说:这是我用自己的钱买的!爸爸已经弄丢过好几次我的东西了!
听到孩子哭了,爸爸转身离开餐桌,我估计是沿着原路找东西了,妈妈开始批评孩子在公众场合发脾气,对爸爸不依不饶。
小女孩迫于妈妈的威严,只能撇着嘴低声抽泣。
她肯定很委屈,自己存了好久的零花钱买的东西,被爸爸弄丢了,明明是爸爸做错了事情,为什么挨骂的是自己。
其实这个爸爸应该第一时间给孩子道歉,真诚的说:对不起,爸爸弄丢了你的东西,我先去找找,看能不能找到,如果找不到,我们再商量解决办法好吗?
但是,爸爸自始至终都没有道歉。
我相信这个爸爸内心是承认自己做错了事情,不然不会去找东西,但他很难开口给孩子说对不起。
为什么父母很难开口给孩子道歉很多父母之所以很难开口给孩子道歉,是因为他们陷入了3个误区:
1、给孩子道歉的父母是软弱的
我们习惯了俯视孩子,孩子是弱小的,父母是强大的,道歉相当于给孩子低头认错,只有弱者才会低头,父母怎么能是弱者呢?
2、道歉会削弱父母的权威
有一种固执的观点认为,父母要想管住孩子,就必须要在孩子面前保持自己的绝对威严,这种威严要用一种严肃的状态成为孩子的标尺。
既然是标尺,就不能出错,即使做错了,也不能认错,否则就压不住孩子了。
3、道歉有损父母的完美形象
每个孩子都想获得父母的认可,每个父母都想在孩子眼里保持完美形象,父母很难接受孩子看到自己不堪、挫败、失落等不好的一面。
当父母做错事的时候,尴尬羞愧的样子会有损自己在孩子眼里的形象。
有的父母还会在”道歉“这个事情上开启双标行为:
自己做错事可以不道歉,但孩子做错事了就必须道歉。
当孩子反问父母凭什么我做错事了就要道歉,而你们做错事了却不用道歉的时候,父母会甩出一句:凭什么?凭我是你老子。
父母敢于给孩子道歉的正面意义道歉是一件正确的、积极的价值观,我们做错了事情,伤害到了别人,就需要道歉,这毋庸置疑。
既然是正确的价值观,孩子要做到,父母也要做到。
父母敢于道歉,并不会损伤自己在孩子内心的威严,反而会提供正面的教育意义。
1、让孩子看到错误的正反面
有的孩子很害怕犯错,因为不能辩证的看待错误,孩子认知能力有限,他们会认为犯错了就是坏孩子,犯错是因为自己能力不行,太差劲,从而否定怀疑自己,为了避免这种消极感受,孩子就会选择逃避,干脆不做,不做就可以不犯错。
这个时候,“失败是成功之母”的单纯说教是没用的,更有效果的方法是,父母在自己做错事情的时候,坦然的笑一笑说:哦吼,我做错了,我得给自己说个对不起。
然后,总结做错的步骤,再来一次,直到成功。
看到这些,孩子的内心想法是:原来父母这么强大的人也会做错事,也会失败啊,我以为就我自己做不到,总犯错呢,我不用再那么紧张害怕了。
人无完人,任何人都会犯错,孩子就不必为自己的犯错而焦虑。
错误、失败的正面是消极、令人不愉快的,但反面却是诸多成长点,是积极的。
2、给孩子示范了解决社交问题的方式
孩子需要掌握基本的社交技巧,才能更好的融入集体社会,这其中就包含了道歉。
因为社交冲突是很难避免的,比如孩子不小心撞倒了别人,弄坏了别人的玩具,说了让对方伤心的话等等,这些情形太常见了。
解决这类冲突的第一个动作就是真诚的道歉,给对方说声对不起。
但不是每个孩子都能顺利的掌握道歉这个技巧。
逼着孩子道歉只会适得其反,正确的方式就是父母亲自示范给孩子看,孩子看多了,自然就会做了。
3、道歉是一种勇敢的,有担当的行为
有的孩子总是拒绝道歉,坚决不说,这是因为在孩子的认知里,道歉是一种否定自己、承认自己不好的动作。
孩子之所以形成这种错误的认知,和父母平时如何示范道歉有密切的关系。
如果父母从不给孩子道歉,给别人道歉,却总逼迫孩子道歉,道歉就成为专门惩罚孩子的手段。
要改变孩子,父母就要真诚的学会道歉,尤其是给孩子道歉。
让孩子看到道歉不是惩罚,而是勇敢担当。
正确的道歉不止是说对不起有一个绘本叫做《对不起》,讲的是小兔子弄脏了奶奶费力收拾好的厨房,奶奶很生气,小兔子赶紧说了句对不起,奶奶告诉小兔子,仅仅说对不起是不够的,还要为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也就是把弄脏的地方收拾干净。
正确的道歉,不止是口头说声对不起,后续的承担责任才是核心内容,我们要给孩子示范出完整的道歉流程。
我们就拿文章开口那个案例来举例吧。
1、真诚地口头道歉
当爸爸发现自己弄丢了女儿心爱之物时,应该第一时间给孩子真诚的道歉:对不起,爸爸弄丢了你的东西,真的非常抱歉。
说完对不起,孩子不可能马上就消气了,她一定还会继续发脾气哭泣。
这种情绪很容易被父母解读成:不依不饶,然后失去耐心,指责孩子:我都跟你说对不起了,你还要怎样?
既然是犯了让对方生气、难过的错误,我们就需要理解对方的情绪,真诚的口头道歉是我们获得对方原谅的第一步。
2、找到解决办法,主动承担责任
有一个绘本叫《对不起》,讲的是小兔子将奶奶刚打扫干净的厨房弄脏了,奶奶很生气,小兔子赶紧给奶奶说对不起,并觉得道歉完以后奶奶就应该原谅自己。
奶奶告诉小兔子,除了口头道歉,还需要行动道歉,那就是把弄脏的地方收拾干净,这样才是真诚的完整的道歉。
事实上确实如此,不是所有的错误都可以用一句对不起解决的,如果我们的错误给对方造成了损失、伤害,在道歉之后还需要承担责任。
那位爸爸在道歉之后可以说:我先顺原路回去找一下,如果实在找不到,我会赔偿你的。
这样的解决办法才能彻底获得对方的谅解,顺利的解决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