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你会与人相处吗?懂得相处时既让自己自在,又让对方舒服的方式方法吗?如果相处是一种行为策略,那么你的策略用对了吗?或者说:你知道要运用策略吗?
显然,需运用策略方法,调动情商智商的相处,即“同时空维度的存在与交流”,自然不是以情感交流和陪伴为主的亲人、密友之间的那种“相处”。
家人、密友、亲密伴侣之间的相处之所以让人喜欢,屡屡愿意聚会,是因为在他们面前,个体就是生活中那个真实的自己,无需隐藏、不用掩饰,可以尽情宣泄自己的情绪却无人会嗔怪或大惊小怪。
于个体而言,此种相处中的“自我暴露”既是自在快活的,又是一种于身于心于他人都有所裨益的,积极健康的心理建设活动。
因为,当一个人的动物属性充分暴露和彰显出来时,就会使人的原始*即“本我”——那个崇尚“快乐原则”,并且主张“我想要就要得到”、“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的真实人格的需求,得到全面满足,而个体身心也因此得到更为充分的发育与生长。
在走向更为广阔久远的生命路途中,个体关于生活的体验感、愉悦感、满足感、幸福感,100%来自于这里,来自一段段透明关系中的被认可、彰显,促进。
因此,亲密关系中的相处,对人的身心健康,甚至是人格养成都大有益处。
当人的自然属性得到满足,人自身的社会学属性,即角色、身份、地位、感知等,也需要加以满足和建设。这是因为,一个人除了本我之外,还有居于本我和超我之间的“自我”。
“自我”这一人格的特征是,听从社会环境的需求,并在努力满足社会环境需求的前提下,达到实现自我价值的主观需求。即,人在满足基本生存需要、吃饱穿暖之后,开始希望在“自我”层面上得到满足。
那么,“自我”如何在与人相处之中得到满足呢?为什么与人相处时,一个人的“自我”会有不适感、束缚感呢?到底要怎么做,才能既保持自我舒适,又与外界他人和谐共处呢?
显然,既要摆脱束缚感,又能达到与外界和谐共处,就必须使理性思维与感性思维共举。意即:既进,且退;欲拒,还迎。与一般人相处时,形成“双赢”的意向性和局面。要达到这种高度,需要人们最大程度地调用自己的情绪,对他人充分感知,并恰当地辅以自我诉求。
我们都知道, “自我”这一人格,介于“本我”(本能)和“超我”(理想梦想)之间。
它限制不合理的潜意识,调节本我与超我之间的平衡,努力使人既符合心目中的理想要求,又能衔接现实环境的需要。
因此,一个自我人格发育良好,具备体察他人情绪,同时兼顾自我情感需求和目标的人,往往能够使一场陌生的相处与交流,变得面面俱到又不失个性。这种微妙的平衡能力,就是我们经常说的高情商。
很多人提及高情商就觉得头疼和虚无。认为这不过是某些心理学家的故弄玄虚和胡说八道,其实所谓情商,并不虚妄,相反,它是一个人软实力的综合概括与体现。
心理学上的情商,是由个体的自我意识、情绪控制、自我激励、认知他人情绪以及处理相互关系这五大特征组成的。此处要特别提醒的是,情商当然意味着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但绝非我们通俗理解的谄媚、奉承、巴结、虚伪等表征。
为什么我们要专门提及这一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