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水稻般金灿灿的墓盖上,端正地摆放着两碗米,一碗粳米、一碗稻谷,碗上写着一句话:“愿天下人都有饱饭吃”。这,是一位来自洪江安江的农民企业家特意送来的。
【送别】 “您的叮嘱,永远不忘”
今年5月22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倾尽一城花,只为奠一人。消息发布后,社会各界悲痛万分,各地民众冒雨到殡仪馆排队献花。11月15日,很多民众、学生同样自发赶来,再送袁老一程。
湖南农业大学大三学生周皓月泪流满面,“2019年的开学典礼上,袁爷爷寄语我们知识、汗水、灵感、机遇‘八字秘诀’。我们每位农大学子都把袁爷爷的种子精神当作动力。”
湖南信息学院大一学生马森耀是礼仪队手之一,连续2个多小时注意力高度集中,上衣、裤腿被汗水浸湿,站得笔挺的身形有些摇晃。休息几分钟后,又立马站回“岗位”。马森耀说,“想要用自己的方式送袁爷爷最后一程。”
“手插一束秧,心怀亿兆粮。平田听蛙鸣,隆丘树风尚。但闻先生去,稻花噙泪伤。亘古千秋梦,禾下太平凉。”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石油作家协会会员张学梁写下这首诗,悼念国士袁隆平。
网络上,网友们纷纷留言表达对袁老的敬意:“每一缕升起的炊烟,都是来自人间的怀念。”“袁爷爷,一路走好,我们一定会好好吃饭的。”“您的叮嘱,我们永远不会忘!”“风吹稻香,粒粒满仓,袁隆平院士一路走好,致敬,送别!”
【追思】177个日夜过去……袁老,今天我们向您汇报
袁隆平曾有3个与水稻相关的梦想:第一是水稻亩产超过1000公斤,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第二是让杂交水稻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为解决人类饥荒做出贡献;第三是希望在我国的盐碱地上种出高产水稻。
到11月15日,袁老已经离开大家整整177个日夜。在11月15日举行的追思会上,老先生的科研“亲友团”,向他诉说“177个日夜”的点滴,袁老的三个梦想均超额完成。
“稻子熟了,我们想您了。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我们向您报喜来了。”湖南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党委*张德咏轻语诉说。
10月17日,在衡南县,袁隆平熟悉的稻田里,第三代杂交水稻“叁优1号”,晚稻达亩产936.1公斤,加上早稻亩产667.8公斤,周年亩产1603.9公斤,再次刷新世界纪录,完成了袁老提出的“三千斤”攻关任务……
“2021年,隆平高科杂交水稻国际市场销量近1500万斤,同比增长30%,预计到2023年可突破2000万斤。您的‘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已逐步成为现实。作为您的学生,我们一定会将您的杂交水稻事业传承下去,让杂交水稻覆盖全球,造福世界!”隆平高科党委副*、学生廖翠猛说。
孙女:家里只要有他在,就充满了欢声笑语
追思会上,袁隆平二孙女袁有清发声,表达对爷爷的思念。
袁有清说,爷爷虽然很忙,但从不曾缺席她们的成长,爷爷亲自为她们取名字,名字里都寄托着对风调雨顺的美好愿望。爷爷和蔼可亲,幽默风趣,家里只要有他在,就充满了欢声笑语。爷爷从小关注她们的兴趣爱好,鼓励走自己的路,每当听到她弹琴,总会摸着她的小脸蛋,表扬说,“弹得不错!”
儿子:起绰号入木三分,学方言惟妙惟肖
“敬爱的父亲,您对往事如数家珍,讲笑话信手拈来,起绰号入木三分,学方言惟妙惟肖。我们时时回想,终生难忘。父亲,走的时候,您也许还有几多牵挂,但您放心,您的家人弟子、挚友同事一定会同心前行,将您开创的杂交水稻事业继续传承,发扬光大。禾下乘凉其中,我们一起圆梦!”在追思会上,袁隆平之子袁定安深情发声。
“御用”理发师:触景伤情,关店半年
2003年9月,曹小萍的理发店在湖南省杂交水稻中心附近开业,这是一间面积仅有10平方米,距离袁老家步行仅需两三分钟的小理发店。曹小萍给袁老理发18年,被称为袁老的“御用”理发师。
“这么多年,感谢袁老一直光顾我的小店。”曹小萍直言,袁老太和蔼了,没有一点架子,像自己的父亲一样,每次来都笑呵呵的。
袁老逝世后,曹小萍就将理发屋关闭了,至今半年未开。她说,每次看到袁老坐过的椅凳就触景伤情。
【回应】为何去世近半年后才安葬
很多网友关注并询问:袁隆平院士已经故去数月了,为何如今才安葬呢?11月15日,三湘都市报记者联系上了袁隆平生前助理杨先生。
杨先生表示,因袁院士去世后,社会各界对他的安葬地都很重视,长沙、洪江安江、家乡江西九江德安等地都希望袁院士能够归葬到他们那里,经过多方面考察后,今年8月确认安葬在唐人万寿园。同时,考虑到市民吊唁,唐人万寿园也需要时间做准备,所以就耽误了一些时间。
[责编:陈舒仪]
[来源:三湘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