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正念心理学专家沙法瑞·萨巴瑞博士,分享了这样一个故事。
女儿很小的时候,有一块钱。她非常珍惜,希望把这一块钱分享给最爱的妈妈,可是她自己又想留下来。
最后,女儿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她把钱撕成了两半,其中的一半放在妈妈的枕头下面,另一半自己留着。
等妈妈醒来的时候,她激动地告诉妈妈:“妈妈,我有一块钱,我给了你一半,我还有一半!”
萨巴瑞当时内心非常冲突,她不知道应该告诉孩子要把钱完整地保存好才有价值,还是赞扬孩子这种与妈妈分享的爱意。
最后萨巴瑞紧紧地抱住孩子,感谢孩子愿意把自己最珍惜的东西和妈妈一起分享。
萨巴瑞认为,父母与孩子是人生旅途中的伙伴,如果父母能够放弃虚荣心、控制欲,摒弃那些世俗的观念,尊重孩子,就能与孩子建立起亲密和谐的关系。
无论孩子处在哪个时期,在成长的过程中,他们都需要认同感,想用自己的行为赢得家长的认可。
在二维平面上看到的东西,和在三维空间里看到的是不一样的。如果执着于在平面上看待问题,困扰永远不会消失。
对待孩子的问题,也是如此。家长要学会用立体镜看待孩子的问题,站在更高维度的视角,不夸大不缩小,了解情况后,尊重、平等地对待孩子。
二、学会用放大镜看待孩子的优点篮球巨星迈克尔·乔丹出生在美国纽约州一个普通家庭。在他小的时候并没有展现出特别出众的篮球天赋。
读高二时,教练认为他身材太过瘦小,不适合篮球运动,差点将他从校篮球队除名。
乔丹的父母发现他对篮球的兴趣,鼓励他参加各种篮球活动,并在每次活动中都能发现他的进步,毫不吝惜他们的夸赞。在父母的鼓励下,乔丹坚定了打篮球的决心。
从那之后,篮球就占据了乔丹生命中的全部。据当时的篮球场管理员回忆,他经常在早上开门的时候,看到练了半夜球的乔丹在球场睡觉。正是这种拼命的精神和坚持的毅力成就了乔丹。
孩子小的时候,他们对自己并没有清醒的认知,而是从父母的眼睛和言语行为中认识自己。
在频繁被否定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自我肯定感会降低;而在被认可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自我肯定感就会升高。
如果你想拥有一个优秀的孩子,那就拿着放大镜,多多发现孩子的优点,并自豪地告诉孩子。
对任何孩子来说,越表扬,优点越多;越训斥,毛病越多。
用放大镜去看孩子的优点,不仅能够增加孩子的自信心,而且还能获得满满的幸福感。
三、学会用望远镜去看孩子的前途我国台湾作家朱天心在《学飞的盟盟》中记录了女儿盟盟成长中发生的这样一件事。
盟盟小的时候,台湾兴起了学前幼儿识字风,甚至出现了4岁识字3000多的神童。
而3岁多的盟盟,只认得“大中小人一”5个字。于是朱天心买回识字卡,想教她认字,但盟盟很排斥。
朱天心认识到,孩子就像是老天交给你的一颗种子,在你还不确定它是一棵什么种子的时候,就盲目地在它刚要绽开枝丫时去修剪,这是对种子的极不尊重。
为人父母,只需要找个有阳光雨水的地方,松土除草,把种子埋下,保持关心、好奇、宽容的心态,去欣赏种子的成长就足够了。
在当今鸡娃洪流中,我们会迫不得已被洪流推着前进。
从孩子小的时候,就“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孩子上学了,更是“学习好,才能成绩好,成绩好才能考个好大学,将来找个好工作”,有时甚至*鸡取卵,拔苗助长。
当孩子出现一点问题时,父母就焦虑万分;孩子成绩下降几分,父母就愁白了头。
其实孩子正如一颗种子,他在不断地成长变化中。家长要学会用望远镜,站在未来的视角看待孩子的发展。
相较于眼前的成绩,真正支撑孩子未来走得更远的,是他们健全的人格、良好的习惯。与其聚焦眼前的焦虑,不如用望远镜看得长远,谋求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