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郎织女为什么只有鹊桥,牛郎织女鹊桥会的传说是真的吗

首页 > 生活 > 作者:YD1662024-07-30 22:41:16

引言:在《淮南子》(《岁时广记》引)中有“鸟鹊填河成桥而渡织女”的描述,《风俗通》(《岁华纪丽》引)中亦有“织女七夕当渡河, 使鹊为桥”的记载,由此可知在汉朝民间已形成完整的鹊桥相会故事。但通过阅读汉魏两晋南北朝的诗歌,不难发现鹊桥这一意象并未完全为主流文化所认同。直到唐朝,鹊桥意象才被确立为七夕诗中的核心意象。本文以历时性的眼光考察牛郎织女在古诗中走过的路,此外还回答一个极为关键的问题——为什么是鹊桥,牛郎织女为什么最终通过鹊桥相会?

牛郎织女为什么只有鹊桥,牛郎织女鹊桥会的传说是真的吗(1)

一、牛郎织女故事入诗及鹊桥的确立

牛郎织女的故事在叙事上可分为四个阶段:织女下凡洗澡,牛郎偷衣服;牛郎织女结为夫妻,生下小孩;夫妻分离;七夕相会。前两个阶段的故事趋重于情节,较少为诗人所引。夫妻分离和七夕相会则因具伤感的审美特征及丰富的文化内涵,为诗人们所青睐,从而进入诗歌,由俗文化变成雅文化。

牛郎织女最早出现在《诗经》中,《小雅·大东》有诗云:维天有汉, 监亦有光。 彼织女, 终日七襄。 虽则七襄, 不成报章。目完彼牵牛, 不以服箱。但值得注意的是,这首诗中的牛郎织女虽然拟人化了,但它们之间其实还没产生关系,作者只不过想借此讽刺世俗中不干实事的当权者。也就是说,此时的牛郎织女还只是陌路人。《周广·汉南》中的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一度被认为讲述的是牛郎织女的故事,但经考证这首诗讲的应是民间现实故事。

到了汉朝,才真正出现以七夕故事为题材的诗歌。汉朝和魏晋的诗人们多注重夫妻分离这个阶段,如《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所云: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又如曹丕的《燕歌行》所云:明月皎皎照卧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又如晋朝王鉴《七夕观织女》中所云: 牵牛悲殊馆, 织女悼离家。一稔期一宵,此期良可嘉

牛郎织女为什么只有鹊桥,牛郎织女鹊桥会的传说是真的吗(2)

到了南北朝,诗人们开始关注牛郎织女如何相会,但相见的方式并未达成共识。如范云在《望织女》中用的是精卫填海的神话:盈盈一水边,夜夜空自怜。不辞精卫苦,河流未可填。寸情百重结,一心万处悬。愿作双青鸟,共舒明镜前。此外诗人虽写夫妻相会,但并未提及相会的方式,主题亦在讲述聚而后分之悲愁。如梁何逊《七夕》:来欢暂巧笑, 还泪已啼妆。 别泪不得语, 河汉渐汤汤

到了唐朝,牛郎织女通过鹊桥相会在诗人们间达成一种共识,鹊桥这一意象开始广泛地出现在七夕诗中。如李峤《奉和七夕两仪殿会宴应制》:灵匹三秋会,仙期七夕过。查来人泛海,桥渡鹊填河。帝缕升银阁,天机罢玉梭。谁言七襄耠,重入五弦歌。又如徐凝《七夕》: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又如刘威《七夕》:乌鹊桥成上界通,千秋灵会此宵同。云收喜气星楼晓,香拂轻尘玉殿空。又如林杰《乞巧》: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又如李贺:别浦今朝暗,罗帷午夜愁。鹊辞穿线月,花入曝衣楼。

到了宋朝,鹊桥这一诗歌意象更是演化出了词牌名“鹊桥仙”。秦观的《鹊桥仙·纤云弄巧》即是此词牌的杰出代表:柔情似水, 佳期如梦, 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 又岂在朝朝暮暮

牛郎织女为什么只有鹊桥,牛郎织女鹊桥会的传说是真的吗(3)

秦观

此后鹊桥不仅成为七夕的代名词,更是成为诗词文化中一个重要意象,乃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极具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知其然亦须知其所以然,在此还需追问一句,为什么牛郎织女最终是通过鹊桥相会的?

二、鹊桥的成因

在《中国的神话世界》一书中,王孝廉先生曾对鹊桥成因做出这样一种解释:鹊是栖息于中国全境,常在固定的季节群飞;鹊阵群飞是遮云蔽日的一大片,有如空中架桥,于是民间的人们看到七月飞来的鹊群,就认为鹊是为七夕织女渡河会牛郎架桥来的吧?这个说法从自然现象出发,虽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想要用此来解释七夕鹊桥的成因却显得牵强附会。不过其中提到的“鹊是栖息于中国全境”这点值得注意,因为这指出了鹊在民间拥有群众基础。只是拥有群众基础的动作远不止鹊一种,而水族类动物(如龟)明显要比飞禽适合架桥,所以还得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探析鹊桥的成因。

牛郎织女为什么只有鹊桥,牛郎织女鹊桥会的传说是真的吗(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