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牛奶的“吸星大法”:
居家过日子,时间长了,家具里难免会有生活的气息与味道,自家人倒也无妨,可是遇到熟人上门拜访,这种异味却会令大家都很尴尬。
怎样迅速去除家具中的异味呢?在家具中放一杯煮开的牛奶,如果你没有足够的耐心在家里等待牛奶发挥它的“吸星大法”魔力功效,那就可以把门关紧,出外逛街或遛一弯儿。等奶凉后再回家把家具门打开,取出牛奶,家具中的异味就会消除。
七、卤水点豆腐的秘密
如果你注意一下豆腐坊里做豆腐的情形,就会发现:人们总是用水把黄豆浸胀,磨成豆浆,煮沸,然后进行点卤——往豆浆里加入盐卤。这时,就有许多白花花的东西析出来,一过滤,就制成了豆腐。
盐卤既然喝不得,为什么做豆腐却要用盐卤呢?
原来,黄豆最主要的化学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是由氨基酸所组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在蛋白质的表面上带有自由的羧基和氨基。由于这些基对水的作用,使蛋白质颗粒表面形成一层带有相同电荷的水膜的胶体物质,使颗粒相互隔离,不会因碰撞而粘结下沉。
点卤时,由于盐卤是电解质,它们在水里会分成许多带电的小颗粒——正离子与负离子,由于这些离子的水化作用而夺取了蛋白质的水膜,以致没有足够的水来溶解蛋白质。另外,盐的正负离子抑制了由于蛋白质表面所带电荷而引起的斥力,这样使蛋白质的溶解度降低,而颗粒相互凝聚成沉淀。这时,豆浆里就出现了许多白花花的东西了。
盐卤里有许多电解质,主要是钙、镁等金属离子,它们会使人体内的蛋白质凝固,所以人如果多喝了盐卤,就会有生命危险。
豆腐作坊里有时不用盐卤点卤,而是用石膏点卤,道理也一样。
八、饮豆浆四忌
⒈ 忌冲鸡蛋:鸡蛋中的黏液性蛋白易和豆浆中的胰蛋白酶结合,产生一种不被人体吸收的物质,从而失去它的营养价值。
⒉ 忌煮不透:豆浆中含有胰蛋白酶抑制物,如果煮不透,人喝了就会发生恶心、呕吐和腹泻等症状。
⒊ 忌冲红糖:因红糖中的有机酸能和豆浆中的蛋白质结合,产生“变性沉淀粉”,故忌冲红糖饮用,而白糖却无此现象。
⒋ 忌喝过量:豆浆一次喝得过多,容易引起“过食性蛋白质消化不良”,出现腹泻、腹胀等症状。
九、油条与化学
油条是我国传统的大众化食品之一,它不仅价格低廉,而且香脆可口,老少皆宜。
油条的历史非常悠久。我国古代的油条叫做“寒具”。唐朝诗人刘禹锡在一首关于寒具的诗中是这样描写油条的形状和制作过程的:“纤手搓来玉数寻,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春睡无轻重,压匾佳人缠臂金”。这首诗把油条描绘得何等形象化啊!可当你们吃到香脆可口的油条时,是否想到油条制作过程中的化学知识呢?
先来看看油条的制作过程:首先是发面,即用鲜酵母或老面(酵面)与面粉一起加水揉和,使面团发酵到一定程度后,再加入适量纯碱、食盐和明矾进行揉和,然后切成厚1厘米,长10厘米左右的条状物,把每两条上下叠好,用窄木条在中间压一下,旋转后拉长放入热油锅里去炸,使膨胀成一根又松、又脆、又黄、又香的油条。
在发酵过程中,由于酵母菌在面团里繁殖分泌酵素(主要是分泌糖化酶和酒化酶),使一小部分淀粉变成葡萄糖,又由葡萄糖变成乙醇,并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同时,还会产生一些有机酸类,这些有机酸与乙醇作用生成有香味的酯类。
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使面团产生许多小孔并且膨胀起来。有机酸的存在,就会使面团有酸味,加入纯碱,就是要把多余的有机酸中和掉,并能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使面团进一步膨胀起来;同时,纯碱溶于水发生水解;后经热油锅一炸;由于有二氧化碳生成,使炸出的油条更加疏松。
炸油条的生面里预先揉进了食碱和明矾。早点铺师傅说的“一碱二矾三盐”指的是,每七斤面配上一两食碱、二两明矾和三两盐,便成炸油条的生面了。这三种化学角色各有各的作用:盐使面有咸味并变得柔韧;明矾是硫酸铝钾,具有酸性,在滚烫的油锅里,它和食碱起化学反应,生成大量二氧化碳气泡,气泡受热急剧膨胀,使油条迅速胀大。一两食碱和二两明矾可以生成约14升二氧化碳气,沸油二百多度的高温,又使它的体积膨胀一倍多,所以,新炸的油条疏松多孔。
炸油条时,向面团里加入纯碱和明矾,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发明油条的人可能并不懂得化学,但是他不自觉的利用了三个化学反应原理,才得到受人喜爱的油条。
纯碱(Na2CO3)与面团里的水发生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氢氧化钠,这就是做油条的第一个反应:
Na2CO3 H2O=NaHCO3 NaOH
第二个反应是生成的碳酸氢钠受热分解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
2NaHCO3=Na2CO3 H2O CO2
两个反应结果使面团里形成了许多充满二氧化碳气体的微小气室,气体受热会发生膨胀,所以在炸油条时,油条会迅速膨胀起来。
从上面的反应中还产生很多的氢氧化钠,因氢氧化钠是强碱,我们也许会担心,含有如此强碱的油条,吃起来怎能可口呢?然而其巧妙之处也就在这里。巧在发明油条的人知道用明矾(Al2(SO4)3K2SO4.24H2O)来中和氢氧化钠的碱性。当面团里出现游离的氢氧化钠时,原料中的明矾就立即跟它发生了反应,使游离的氢氧化钠经成了氢氧化铝。
Al2(SO4)3K2SO4.24H2O 6NaOH=2Al(OH)3 3Na2SO4 K2SO4 24H2O
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铝呈胶体形式存在,有利于包裹二氧化碳气体和使面团具有较大限度的膨胀性。
氢氧化铝的凝胶液或干燥凝胶,在医疗上用作抗酸药,能中和胃酸、保护溃疡面,用于治疗胃酸过多、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等。常见的治胃病药“胃舒平”的主要成分就是氢氧化铝。因此,有的中医处方中谈到:油条对胃酸有抑制作用,并且对某些胃病有一定的疗效。因此患有胃病的人,常吃油条有好处。
十、柿饼外的白粉是什么
在新鲜的柿子里含有大量水分,还含有葡萄糖和果糖等,当它被晒成柿饼时,水分逐渐蒸发,果肉里所含的葡萄糖和果糖随着渗透到表皮上来,这两种糖的性质不一样,果糖味道很甜,容易吸收水分,在它渗透到柿饼的表面时,就抓住空气中的水分,黏附在柿饼的表皮上,类似蜜饯外面的糖浆,葡萄糖的甜味不如果糖,但却不容易抓住空气中的水分,它渗透到柿饼的表皮上时,就成为一层白色的粉末,正好把黏附的果糖包住,使得整个柿饼都是干燥的,原来这层白粉是葡萄糖粉末。
十一、鱼类腥味及去腥办法
鱼类腥味产生原因是由于鱼身上存在有机化学物质甲胺及其同系物二甲胺、三甲胺,其中尤以三甲胺为最多。
甲胺、二甲胺、三甲胺它们的结构式如下:
甲胺 :CH3NH2
二甲胺: (CH3)2NH
三甲胺:(CH3)3N
为什么鱼头最腥,是由于鱼头皮中三甲胺、二甲胺、甲胺含量最多。
三甲胺、二甲胺、甲胺均易溶于乙醇。因此,煮鱼时加些酒,能使三甲胺等溶于乙醇并随加热后挥发逸去。经过这样烝饪的鱼就不再有腥味了。另外,姜、葱蒜等均富含具有挥发性的有机物,具有酒的同样作用。因此,煮鱼时常用姜、葱、蒜、酒就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