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名是作者发表作品时,隐去真实姓名所署的别名。我这个笔名“冷恒”,算来已经沿用了27年了。特别是在报社当记者的时候,我每期最少写两篇文章、编两个版面,“本报记者冷恒”和“责任编辑冷恒”两个头衔都会印在报纸上,一期报纸印刷量保守一点算也有一万份,笔名就会在报纸上出现四万次,周报每年发行50期,每一年,我的笔名就会在报纸上出现200万次,干了8年新闻工作,笔名在报纸上至少出现了1600万次。有些数字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一期写的稿件按1500字计算,8年间保守估算最少也写了60万字,再加上文学艺术创作的40万字,这些年在码字方面,起码也是个“百万富翁”了!可时至今日,当年的记者同事们,我们大多还是以“记者民工”自居!感谢那段拼搏岁月,随着码字数量的升高,我们脚下踩着的台阶也都在逐渐上升。
如今,用了27年的笔名,却成了绊脚石。有点苦恼,便情不自禁地躲在书房里算计了一番。这个数字真的不算少了。就像那些常演小角色的三流明星,演技好不好另说,起码在读者中也混了一个脸儿熟。所以,认识新朋友时,老朋友在介绍完我真实姓名后,总会加上一句“他就是那个耍笔杆子的冷恒嘛”,遇到读过我文章的人,常会再次伸手相握,也常会客气客气:“哦,你就是冷恒呀,久闻大名,硬笔杆子!”我也会有点赧然地回道:“不敢当,这些年我也是沾人家冷恒的光了”。
热爱文学的人,大多会给自己一个别号,或曰笔名。这些笔名要么悦耳动听,要么含义深刻,或二者兼有。因此一个人的笔名,往往暗含着他的品性,折射着他的内涵。曹雪芹著《红楼梦》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所以笔名曹雪芹,谐音“抄写(学)勤”;冰心则在《晚晴集·从“五四”到“四五”》中说:“但我终究是大学里的小学生,思想和文字方面都不成熟,我不敢用自己的名字,就用了‘冰心’这个笔名。”这种寓意深刻的笔名多了去了:鲁迅、巴金、林语堂、老舍、莫言、路遥、北岛、舒婷、海子、顾城……
大师面前,我等都是一介布衣白丁,所以身边有位文友笔名“一丁”。而我的笔名,虽无深意,也颇有些来历,是在山东做媒体时一位先生给起的,佛灯火命,水多不宜,便把三点水减了一点,又在天地两横中间加了个日头。那是年轻气盛,写文章抨击时弊锋芒毕露,又取了“横眉冷对”的谐音,虽然自己觉得“冷恒”这个笔名有点硬,但先生说了寓意,我便颔首致谢接了过来。权当是告诫自己,遇事要冷静,做事有恒心。说来也巧,自从用了这个笔名后,生活工作的境遇却也顺了不少。想来,那已经是上世纪90年代的事儿了。
如今,眼看着传统纸质媒体在网络媒体的冲击下四面楚歌,比如我们的报纸和杂志便已经停刊,很多作者都入驻网络开辟了新阵地。春节前后,在亲友的鼓动下,撑着疫情袭来待在家里的闲暇,尝试着在“今日头条”注册头条号,可在申请认证的时候却碰到了拦路虎,上传身份证照片后,还按照要求上传了获奖证书,一两天,收到网站的通知“抱歉,您的认证未通过审核,原因是账号主体姓名与提供的证明材料上的姓名不一致”!这不,刚学理发就遇到个连鬓胡。仔细一想发现,我上传的获奖证书上写着的是我的笔名,难怪不一致了,这便如何是好?
冷恒,遇事要冷静,做事有恒心。对,要有恒心!明天就去单位开个带公章的证明去。此前,“今日头条”已经转发过我的不少文章,所以我要说:头条,我来晚了,但现在来了也不迟!
(2020年2月14日晚,于茅庵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