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们讲了伏羲从森林中首次为人类带出了天然火种,用以驱寒、熟食,但保存火种又面临种种困难。遇上连绵阴雨天气,火不是被淋湿熄灭,就是因没有干燥的柴草接续不上而熄灭。
火种一旦熄灭,人们或是向邻近的原始群落去借火,或是要重新找野火,无论哪种方式,在人烟稀少、知识稀缺的原始社会都不容易。
因此,火种熄灭的后果对—个家庭或一个氏族来说,往往意味着巨大的灾难,比我们现在停电的后果要严重得多。学会人工取火显得尤为重要。
在中国古代典籍的记录中
钻木取火是人类最早的人工取火方式之一
它的发明者为旧石器时代
燧明国(今河南商丘)的“燧人氏”
燧人氏钻木取火(图片来自网络)
“燧”字表示取火工具,现代一般指燧石,互相摩擦可以击出火星。“燧人氏”这个名字本身恰恰自述了人工取火这一伟大发明。
据《拾遗记》记载,燧人氏发明钻木取火的灵感竟来自一只鸟。燧明国有棵名叫遂的大树,屈盘起来有一万顷地那么大。一位智者游至此国,在大树下休息,看见有鸟用喙啄这棵大树,啄木的同时有粲然的火光发出。智者从中感悟到了钻木取火的道理,于是折下一段小树枝钻木,并成功取到火。后人为了感谢这位智者的伟大功绩,就尊称他为燧人氏。
燧人氏发明人工取火,结束了远古人类茹毛饮血的历史,后人尊称他为“燧皇”或“火祖”,他死后葬于商丘古城西南3里处的燧皇陵,至今每年还会有众多人去朝拜。
对燧人氏的崇拜也反映了人们对人工取火的重视。从利用天然火到人工取火,是人类文明的一次大飞跃。在发明人工取火以后,人类经常地、广泛地用火才成为可能:驱寒、熟食、烧荒开垦,加工制造工具和武器、烧制陶器、冶炼金属等等。
赵朴初曾作诗赞道:“燧人取火非常业,世界从此日日新”。可以说没有人工取火,就没有人类文明的发展。
参考资料:
[1]陈文敏.中国上古神话时代之始末,2011
[2]劳承万.论中国古代学术的"大生命"形态——兼论中国古代文学史之学科形态,2013
[3]王嘉.《拾遗记》,东晋
转自:中国消防博物馆
来源: 中国消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