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种人,他们很会说话,句句动听,且话题不断。但是也有些人不会说话,有时候经常出现“相顾无言”的情况。之所以会存在这样的差别,就是因为前者懂得说话的艺术,能不断地制造话题。
所以,在说话时一定要做到言之有“续”,话题不断。那么怎样做到这一点呢?相信通过下面的文章,你一定会有所启发。
推开寒暄之门,获取话题
对于那些初次见面的陌生人,推开寒暄之门,是不断获取话题的好方式,而巧妙使用开场白就能有效打开寒暄之门,让话题不中断。
生活中,我们不可避免地要与陌生人打交道。想要和对方交流下去,初次见面时的开场白很重要。好的开场白给人亲热、友善、贴心的感觉,能够很快消除彼此间的陌生感,推开寒暄之门,就不会使得话题中断,陷入相对无言的尴尬境地。
通常,开场白的表达方式有以下几种。
1.问候式
“您好”是最常用的问候语,倘若我们能够根据不同的对象、场合而使用不同的问候语,可能会有更好的效果。在面对德高望重的长者时,可以问候“您老人家好”,以示尊敬;面对同龄人时,可以直呼其名或名字的后面两个字或一个字,再说“你好”,使亲切感倍增;面对一些有职业身份的人时,可以说“李医生,您好”“王老师,您好”“陈会计,您好”等,也带有尊重的意味。春节时拜访他人要说“新年好”,让人感觉到节日的气氛;早晨见到他人说“早啊”“早上好”就比“您好”显得更加得体。巧用称呼语打开寒暄之门,就能在交谈的过程中制造出无数的话题,不会让双方陷入沉默的僵局。
2.敬慕式
对初次见面者表示敬重、仰慕,是一个人热情有礼的表现。注意这种方式必须要掌握分寸,做到恰到好处,万万不能乱吹捧,倘若逢人便说“久闻大名,如雷贯耳”一类的话就过头了。表示敬慕的内容要根据说话对象、时间及地点来定。
3.攀亲认友式
这一招虽然不太被推崇,但的确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通常,只要对一个素不相识的人作一番认真调查,都能找到一些或明或隐、或近或远的关联。如果对话时再加上这层关系,就能一下子拉近彼此的心理距离,使对方备感亲切。
譬如:“啊?您姓李?我也是,我们五百年前可是一家呀!”“您来自皖南,我出生在皖北,两地近在咫尺。今天遇到同乡了,令人欣喜啊!”
这种初次见面互相攀认式的谈话方式很容易打开寒暄之门,让话题不断,而且可以让人一见如故。
4.扬长避短式
几乎每个人都希望别人能够看到并赞美自己的长处。那么,初次见面交谈时,我们应该投其所好,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指出对方的长处并赞扬一番,这也是推开寒暄之门的一种方法,可以让对方对你产生好感,激发彼此交谈的积极性。反之,倘若总是有意或无意地触及对方的短处,伤及对方的自尊心,就会让你们的谈话因为不愉快而中断。
被誉为“销售权威”的霍依拉先生有自己独特的交际诀窍:初次交谈,推开寒暄之门的方法,就是一定要扬人之长、避人之短。一次,为了拉广告,他前去拜访梅伊百货公司总经理。打招呼之后,霍依拉突然开口问道:“您是在哪儿学会开飞机的?总经理居然能开飞机,可真不简单啊!”话音刚落,总经理便兴奋起来,谈兴大发,广告之事当然不在话下,霍依拉还被总经理热情地邀请去乘坐他开的飞机呢!
俗话说:“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有的人相处了一辈子却形同陌路,有的人却一见如故。会说话的人,总是能巧妙地推开寒暄之门,不断地制造话题,让话题不断,做到言之有续,这样才能给人一见如故的感觉,而在寒暄之中,也能体现出一个人言论的精彩独到之处。
话到嘴边留下半句,激起对方无限兴趣
有时候,把话说到一半就打住,不再往下说了,也就是话到了嘴边留下半句,很容易引起别人的兴趣。在我们日常用语中叫作“吊胃口”。这样也能实现言而有续,给话题一定的神秘感,当话题即将结束的时候,再给出解释或者公布答案。
在中国的古典小说中,经常会使用这样的艺术手法。在一个章节的末尾,通常会留下一个悬念。通常作者会在此处写上一句: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激发...
而我们也可以借鉴这种方式,在话说到一半的时候就戛然而止,留下一个悬念,就能成功激发别人的好奇心,大部分人都会急切地想知道你接下来会说什么。
国内一所著名的大学举行了一个大型的写作知识讲座,一位著名的教授被邀请作为主讲老师。教授在谈到“写作要注意细节描写”时,提到了一个这样的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女生和男生回家时,拿钥匙开门的时候有一个不同的地方……”
同学们都很好奇,这个不同究竟在什么地方,但是教授笑而不谈了。于是就有人私下讨论,有人甚至直接去拿钥匙,模拟一下回家的情景,但是最终都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大家焦急地等待着教授公布答案。
过了一段时间后,教授说:“现在你们听好了,女生在快到家的时候就开始把手伸进包里摸钥匙,一般来说,到了家门口就能直接把钥匙塞进锁孔里,打开门。而男生一般到了家门口,首先是用力推门或者是用脚踹门,发现打不开之后,才去找钥匙,好不容易找到了一把钥匙,塞进锁孔里又发现不对。”教授说到这里,台下的学生都笑了。
接着,教授又说:“男生和女生回家开门的程序不一样,把这些不同描写出来就是细节描写。”
这位教授巧妙地把话留下了一半,给同学们留下了悬念,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让他们迫切地想要知道答案。最后,教授精彩的讲课赢得了大家的掌声,而这堂课也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由此可见,言之有续的语言,有时候需要留下半句,给人一点悬念,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最终在公布答案的时候,就会让人印象更为深刻,这样说出来的话,就能更精彩。
找到共同话题,让彼此有说不完的话
有共同的话题是人与人交谈的基础,对于初次见面的人来说,更需要找到双方共同的兴趣点,才能保证彼此有说不完的话,使交谈继续下去。如果双方都不善于寻找共同话题,就会出现冷场,那么你们的交谈也就无法继续深入了。
寻找共同话题的方法很多,譬如,你们所面临的共同的生活环境,共同的工作任务,共同的业余爱好,共同的生活习惯等。只要在生活中仔细观察,陌生人也可以有说不完的话。
第一次和别人交谈时最好不要谈及隐私,因为大家都不熟悉,相互之间的关系还没到这个程度。而且刚接触的人,都不知道对方有什么忌讳的话题,因此,应该先谈论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
你可以从一些不易触动对方隐私,但是可以让大家交谈的话题开始,比如,最常见的就是谈论天气,或者周围的环境,或者简单地询问一下对方的基本情况,从中找到共同语言,方便进一步的交流。通过这样的谈话你可以了解到对方的喜好,也让对方更加了解你。
一般来说,说话可以从礼貌性地打招呼开始。若认为打招呼只是形式而不去重视它,就无法开启后面的话题,更不可能找到共同的、聊得来的话题。因此,和别人初次见面,还是应该从有礼貌地打招呼开始,这也是找到共同话题的一种方式,也可以说是必要的一环。有了礼貌作为铺垫,才能够拉近彼此的距离,才有制造共同话题的可能性。
与人交谈,要看对方的心情。如果你的谈话无法激起对方的兴趣,或者你说的话让对方感觉不舒服,对方就不会对你有好印象。对方会想:“与其这样浪费时间,还不如去做自己的事情。”当然也就希望早点结束这样的谈话,这样一来,谈话就可能会终止。这就违背了“让彼此有说不完的话”这一初衷,而你也可能因此失去一个绝佳的机会。
有一位教师想找校长办事,在与办公室主任的聊天中,他了解到校长对《红楼梦》特别感兴趣,曾在杂志上发表过一篇文章,还获过奖。
这位教师空手来到校长家,敲开门后,校长将他请到客厅,就去倒茶。趁这工夫,他打量了一下客厅,发现墙上有一副对联出自《红楼梦》中。校长过来后,他就问:“这副对联好像是《红楼梦》中的吧?”
校长见他能看出是《红楼梦》中的对联,反问:“你喜欢《红楼梦》吗?”
“哎呀!太喜欢了。”这位教师说,“*对许世友说《红楼梦》不看十遍没有发言权,我已不知看了多少遍。大学时代,无聊时我就看《红楼梦》,感觉是一种享受。但越看越感觉其深奥,很多地方理解不透。”
校长问:“你感觉什么地方最难懂呢?”
“诗!我有一位朋友说《红楼梦》中任意一首诗,只要从中挑一句出来给他看,他就知道是书中哪个人物写的,我试过好几次他都判断对了,但我却无论如何都看不出来。”这时,校长就开始给他解释诗与人物性格的关系。由于看过校长写的文章,这位教师专找校长比较得意的地方去提问,于是,两个人越谈越投机。不知不觉过了几个小时,校长一抬头,发现已经十点多了,突然醒悟过来,问道:“哎,你来找我是有什么事情吧?”
由于有前面几个小时关于共同话题的谈话作为铺垫,这位教师已充分赢得了校长的好感,所以,他的事情也办得出奇的顺利。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况,即使是一个平常沉默寡言的人,一旦谈到感兴趣的话题也会滔滔不绝。因而为了达到话题不断的目的,让彼此有说不完的话,就要找到共同的话题。这样才能真正把话说好,说精彩。
敏锐观察,打通情感通道
要实现言之有续,需要我们留心观察说话的人以及周围的事物,以观察的结果为话题,就能让话题不断,打通情感通道。
每个人所处的地位和对同一件事物的理解都会有所不同,我们在说话的时候,就要根据这些不同来寻找话题。在开口说话以前,就要先了解对方在哪些方面会有话可说。虽然每个人感兴趣的东西都不相同,但是大体上都和日常生活有关,所以只要在日常生活中保持敏锐的观察力,就可以做到话题不断,打通情感通道,拉近彼此间的距离。
那么,在生活中应该怎样用我们的慧眼去捕捉话题呢?
首先,在说话之前,要注意别人熟悉的事情是什么,对于自己熟悉的东西,每个人都会有话可说。要看到,职业不同,熟悉的事物也不一样。例如,和一位幼儿园的老师谈话,你可以与之谈谈看管孩子的经验。而和一位服装店的老板谈话,你可以与之谈谈服装款式和面料的潮流走向。性别不同,熟悉的事物也会有差别。例如,与女性可以谈时尚,与男性可以谈政治,谈世界格局。年龄不同,关注的事物也不一样。例如,老人喜欢谈经验,孩子喜欢谈娱乐。
在说话的时候,为了打通与别人的情感通道,还要适当了解别人的喜好,有时候自己也需要适当地补充相关的知识。
其次,要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尤其是与陌生人谈话时,让周遭的事物都进入你的话题之中,这样就能打破双方沉默无言的尴尬。
可以以对方所拥有的事物为话题。例如,对方的服饰、手机、包包等,都可以用来作为话题。假如你刚好对对方用的手机型号有所了解,你就可以说:“你的手机挺不错的,这个牌子我关注很久了,一直很想买。”然后对方就会开始介绍他的手机。这样双方就有话可说了。
可以以周边的事物为话题。例如,在一家餐馆里,你可以说说餐馆的布置和设计,以及服务员的工作态度等。
最后,说话时要留心观察对方的脸色,也就是说要察言观色,随机应变。在说话的时候,难免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状况。我们在全神贯注地和别人交谈时,也要留心别人的脸色,看脸色说话。
古代有一个举人经过艰苦的努力,终于得到了一个县令的职位。走马上任的第一天,他前去拜见自己的上司,却实在不知道说什么好。为了打破沉默,县令问:“大人尊姓?”这个问题让上司很吃惊,但是还是勉强回答说:“姓某。”县令低头沉思了一会儿说:“大人的姓,不在百家姓中啊!”上司对这位县令的话更加惊异了,于是就说:“我不是汉人,我是旗人。”县令又问:“大人,您是属于哪一旗啊?”上司回答说:“正红旗。”县令接着说:“正黄旗是最好的,大人,您怎么不在正黄旗呢?”县令的话让上司感到非常愤怒,于是就问:“你是哪里人啊?”县令说:“广西人。”上司就说:“广东最好,你为什么不是广东人啊?你走吧,我不想和你说话了。”
这个县令就是不会看人脸色说话的典型,对方的脸上明明已经表现出了厌恶,但是他没有捕捉到这个信息,没有适时地转移话题,最后在对方的强行要求下,不得不终止了谈话。
其实,一般说来,一个人的情绪会通过面部表情表现出来。所以,我们在说话的时候要注意对方面部表情的变化,也就是说要看人脸色说话,假如发现对方的脸上有厌烦的神情,就应该考虑终止话题,或者转移话题。
总之,只有用敏锐的眼光认真观察周围的事物,才能言之有续,让话题不断。
营造吸引听众的磁场
我们在说话的时候,吸引力很重要。就是说要成功地引起别人的注意,无论是作为你的听众,还是作为发言者,重要的是让他主动参与到你的话题之中,否则你就是唱独角戏,言之有续也就无从谈起。
我们每一天都要遇到很多的人,在与人接触的过程中就需要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怎样引起别人的注意,让谈话继续下去呢?我们要做的就是让自己的话具有吸引力,让自己成为一块吸铁石,把听众都吸引过来。
营造吸引听众的磁场,在演讲中尤其重要。现就以演讲为例具体说一下应该怎样做。
1.准备好充分的素材
要打有准备的仗,在演讲的时候,必须要有所准备,能够即兴演讲的人毕竟只是少数,大多数人在面对众人的时候,总是会或多或少地产生一些紧张感,人在紧张的状况下,很难使自己的语言具有吸引力,很难做到言之有续。所以,在演讲之前一定要充分准备。在演讲过程中,为了增加吸引力,可以设计一些问句。例如,引用一个小故事,在故事快要结束的时候提问:“你们觉得这个故事的结局是什么?”这样就会把别人成功地吸引到你设计的情境中,激发他们的兴趣,从而达到营造吸引听众的磁场的目的。
2.必须要有具体的内容
在很多年前,有两个人同时报名参加了纽约的一个著名的演讲培训班。他们一个是大学教授,另一个是街边的小贩,后者曾经参加过英国海军。这两个人,一个温文儒雅,一个粗犷豪放。在培训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每次演讲培训的时候,他们都会被安排在同一组,而且是同时开始演讲。开始的时候,教授的听众总是比小贩的要多,但是几乎每当演讲进行到一半的时候,听众就会陆陆续续地转移到小贩这边。
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教授在演讲的时候,注重使用华丽的语言,但是内容过于空泛。而小贩正好相反,他在演讲的过程中,虽然语言并不优美,但是总能抓住问题的核心,而且内容具体生动,还会引用很多例子来佐证自己的观点,再加上他充满活力的肢体语言,使得他的演讲更加有吸引力。因此,只有说话具体,才能引起别人的注意,让别人感兴趣。
3.主题要突出,不要天马行空
天马行空、没有重点的谈话也不具有吸引力。
有两个年轻人一起参加了一次面试,面试官给出了这样一个题目:古罗马的建筑,让两个年轻人做限时两分钟的演讲。其中一位年轻人在演讲的时候,讲述了罗马很多著名的建筑设计者,但是还没有列举完毕,时间就已经到了。而另一位年轻人直接就说罗马建筑的特点,然后分析了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时间正好在两分钟之内。最后面试的结果可想而知。
一个人如果想在有限的时间内论及很多内容是不可能的,所以讲话的时候,要做到重点突出。如果内容过多,别人不知道重点所在,就不能吸引听众的注意力了。
4.注意说话的语调
在说话的时候,要具有吸引力,语调很重要。假如我们在讲一个故事的时候自始至终都只使用一种语调,那么原本精彩的故事也会显得平淡无奇。但是如果掌握好语调,引起别人的注意,就具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即使是一个平淡的故事,也能引起别人的关注。所以,在说话的时候要注意自己的语调。抑扬顿挫的说话方式,才会更受欢迎。
语言的精彩与否,要看听众的评价如何,只有那些具有吸引力的语言,才能赢得听众的好评。所以,在说话的时候要使用技巧,营造一个吸引听众的磁场,这样才能把听众深深地吸引住。
引导对方说他的得意之事
人们在自己最得意的事情上总是能够侃侃而谈。在谈话的时候,假如言而无续,话题中断了,不妨挖掘对方的得意之事,然后借机提起此事,就此打开对方的话匣子,让话题不断。
某中学已经有50年的建校史了,学校的很多楼房都已经破旧不堪,急需修缮。由于资金缺乏,修缮事宜始终未能落实。校长为这件事情很犯愁,但每次向上级申请经费都无果而终。
迫不得已,校长决定向本市的一家玩具厂的厂长求助。
之所以向这位先生求助,是因为这位厂长平时热衷于教育事业,曾经捐款10万元成立了“奖教基金会”。再加上该玩具厂规模较大,厂长在当地相对比较富有。
但是这位厂长性格比较偏执,只做他乐意去做的事情,就算帮助别人也要看他的心情。校长觉得自己希望渺茫,不过为了学生的安全着想,他还是决定要迎难而上。
校长见到厂长时,正好厂长心情不是很好,对校长不是很热情。校长与他寒暄一番之后,厂长的反应还是不热情。这时,校长说:“听说您一直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我深感敬佩,今天在省城开会,散会后,特地来拜访您。”
话一说到这里,厂长脸上露出了笑容。他推辞说:“不敢当,不敢当。我当年是吃了没文化的苦了。我们小时候,家里很穷,上不了学,一家人都没有文化,出来混很不容易,完全是靠体力吃饭,很辛苦。所以现在能帮助孩子们上学,也是完成我当年的一个心愿。只要能帮助孩子们,让他们受到好的教育,即使花再多的钱,我也在所不惜啊。”
校长听完后说:“厂长您真有善心,也具有远见卓识。您创立的奖教基金会不仅在本市产生了深远影响,现在全国各地的私营企业家,都纷纷效仿您。”
厂长见话又说到自己的得意之事上,很开心地说:“我现在就只能为孩子们捐点钱,也不能做其他的。但是能帮一点是一点吧,我自己也觉得开心,并没想过要为自己赢得什么好名声。”
双方又继续谈了很久,中心都是围绕着“支持教育事业”这个厂长最得意的话题。厂长像找到了知音似的,讲述了很多自己的事情。
谈得差不多了,校长一脸忧愁地说:“我最近也在为孩子们担忧啊,我们学校的校舍已经很久没有修整过了,有些都成为危楼了,现在孩子们上课的时候都战战兢兢的,我请求上级拨款的申请写了无数份,却都石沉大海。”
听到校长的话,厂长起身拍着胸脯说:“校长,我看你也别为这件事情犯愁了,我现在就捐5万元钱给你们学校。”
校长十分感动,紧紧地握着厂长的手,表示由衷的感谢。最后,破旧的校舍顺利地得到了修缮,校长也因此与厂长成为要好的朋友。
校长善于抓住厂长最得意的事情,引导厂长谈及自己的得意之事,首先保证了谈话不中断。厂长在说的过程中越聊越有兴致,心情非常愉快,由此一来,校长要办的事情就轻松地解决了。
在说对方得意之事的时候,应注意让自己成为一个引导者,先引出话题,引起对方的兴趣,再把话语权交给对方。对方一旦掌控了话语的主导权,就会滔滔不绝。这样就能够保证言之有续,也有利于最终达到自己的目的。
转移话题,避免陷入尴尬境地
有时候,要想话题不断,就需要转移话题,避免陷入尴尬的境地。在一些对自己不利或者自己难以应对的场合中,巧妙地转移别人的注意力,绕过难说的话来陈述自己的观点,让别人跟随自己的思路走,这种谈话技巧更能显示一个人的智慧。
一位年轻的妈妈带着年幼的儿子走在大街上,路过一家玩具店时,儿子指着橱窗里的玩具大声叫嚷:“妈妈,我要这个!我要这个!”妈妈见状,便指着天上说:“宝贝儿快看,有飞碟!”
儿子马上停止了吵闹,抬头张望,俨然已经忘记了橱窗里的玩具,乖乖地跟着妈妈去看飞碟了。
这虽然只是哄小孩的把戏,但却是一种巧妙地转移对方注意力的方法。在某些场合中,我们也可以试着运用这种“流星战术”,巧妙地转移话题,避免把自己置于尴尬的境地。
《三国演义》里“煮酒论英雄”的故事就是转移话题的有趣案例。
曹操邀请刘备到自己的花园中饮酒。席间,曹操先手指刘备,又指自己,说道:“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尔!”刘备听了大吃一惊,一不小心把手中的筷子掉到地上。恰巧当时大雨将至,雷声隆隆。刘备灵机一动,说道:“一震之威,乃至于此!”曹操笑着问道:“大丈夫也会怕雷声?”刘备答道:“圣人迅雷风烈必变,安得不畏?”
刘备机智地岔开了话题,将曹操的注意力转移到雷声上,既化解了筷子掉到地上的尴尬,又避免了回答曹操刚刚说的话,以免让其察觉到自己的雄心壮志。
美国前总统林肯参加国会议员竞选时与对手卡特赖特牧师的故事,也证明了转移话题的好处。
卡特赖特牧师到处散播林肯不信仰耶稣的言论。林肯心里非常明白,这样的言论必然会降低自己在选民中的威信,从而在竞选中失败,这样一来,卡特赖特牧师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一天,卡特赖特牧师在教堂里布道时,林肯也坐在下面。卡特赖特发现之后,便以信奉耶稣为话题,对坐在下面的信徒们说:“愿意把自己的心献给上帝、想进入天堂的人请站起来。”“刷”的一声,信徒们站了一大片,而只有林肯依然坐着。
卡特赖特看见后心里暗暗高兴。他让大家坐下,随即紧扣前面的话题说:“凡是不愿下地狱的人,请你们都站起来,我要为你们祈祷,愿上帝保佑你们!”信徒们又站了起来。还是只有林肯不动声色地坐在那里。
卡特赖特见状,高兴极了,扫了林肯一眼,转而一脸严肃地说:“大家都愿意进入天堂,把心献给上帝,而不愿下地狱与魔鬼为伍。可是,我发现林肯先生是个例外。请问林肯先生,您想到哪里去?”
其实林肯早已胸有成竹,他从容不迫地站起来说:“我是以一个恭敬的听众的身份来到这里的,没料到卡特赖特教友竟单独点了我的名,我不胜荣幸。我认为,卡特赖特教友提出的问题都是很重要的,但我感到可以不像其他人一样回答问题。他直截了当地问我要到哪里去,我愿意用同样坦承地的话回答他,我要到国会去!”
紧接着,林肯借此机会向在座的信徒大力宣传自己的政见,这些信徒为林肯的机智和魅力所折服,教堂里响起热烈的掌声。
如果林肯直接回答卡特赖特牧师提出的问题,必然会陷入尴尬的境地。所以,林肯接过话题之后,巧妙地加以转换,避免让自己陷入尴尬的境地,也借此机会进行了一番演说,赢得了听众的掌声。
转换话题需要很高的智慧,既要实现话题的转移,又要让谈话不中途间断,也就是说要做到言之有续,这样才能巧妙、自然、不露痕迹地化解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