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曾经尝遍山珍海味、连人肉都吃过的霸主最后竟然被饿死了!经过这场内乱,齐国霸业开始衰落,中原霸权逐渐移到了晋国。
易牙真小人也。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后来在有些地方竟然被尊奉为厨师行业的祖师爷。这与后来有人把管仲称为娼妓业、贸易战的鼻祖一样,让人匪夷所思。
十四、那个摆过“火牛阵”的田单,后来怎么样了?
“淄渑之辨”的典故中提到了齐相管仲,下面这个“淄渑之间”的典故与燕将乐毅有点关系。
管仲和乐毅都是诸葛亮的崇拜对象。诸葛亮在隆中躬耕时,“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公元前284年,齐国正值齐湣王(也就是把南郭先生驱逐出去的那位)时期,乐毅率燕赵等五国联军攻打齐国,连下七十余城,整个齐国只剩下了莒、即墨二座城池。后来,有个叫田单(dān)的齐国宗室贵族挺身而出,在即墨城下大摆火牛阵,击败了燕军,然后乘胜追击,收复了失地。
田单一战成名,在关键时刻挽救了齐国。但是,后来田单也堕落了,染上了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
有一次,田单准备攻打狄城,事前去请教鲁仲连。鲁仲连也是齐国名臣,以“义不帝秦”名垂青史,《史记》上有专门的《鲁仲连列传》。
鲁仲连直截了当地告诉田单:你这次行动不会成功。
田单有点不服气:当年我在即墨孤城,率领一群破亡余卒,都能大破燕军,光复齐国。现在去攻取一个小小的狄城,怎么会攻不下来呢?”
说完,不辞而别。
后来的结果正如鲁仲连所料:田单围攻狄城三个多月,不能攻克。
这下子,田单服气了,回来问鲁仲连:先生能告诉我攻不下狄城的原因吗?
鲁仲连告诉田单说:当年在即墨,你勤政爱民,生活简朴,深入群众,与士卒们同甘共苦,打成一片。那时候,士卒们都有舍生忘死、为国捐躯的壮志,只要你一声令下,无不积极响应。而现在是什么情况呢?“将军东有夜邑之奉,西有淄上之娱,黄金横带,而驰乎淄渑之间,有生之乐,无死之心”,要是能够取胜那才怪了呢!
听了鲁仲连的话,田单立即返回狄城,亲往前线,不避箭矢,擂鼓助威,很快就把狄城攻下了。
在这个典故中,关于渑水的就是一句话:田单黄金横带,骋于淄渑之间。有人说,田单“骋于淄渑之间”是形容其游乐范围很广。
我不这样认为。
淄水、渑水其实就是临淄的护城河,距离极近,二河之间就是临淄城。因此,应该理解为:当时的田单整天身穿华衣美服,在临淄城内游玩嬉戏,逍遥自在,逐渐脱离了群众,失去了人心。
十五、渑水变了!
以上多种文献资料、历史典故表明,古代渑水流域气候温润,水源充沛,环境优美,土地肥沃,物产丰富,非常适合人类居住。
北宋时期有个叫王辟之的官员,晚年就隐居在渑水河畔,经常与朋友们一起欢宴赋诗,追古抚今,高谈阔论。后来,他追忆平生经历见闻,编成《渑水燕谈录》一书。此书共十卷,史料性、思想性、艺术性都很高,是研究北宋历史的必读之书。书中有我国对“瓦当”的最早记载;我国文学史上关于“三苏”的称呼也最早源于此书;“开卷有益”、“高下其手”两个成语也出自此书。
有人这样描述渑水河的美景:河内鱼虾成群结队,清晰可见。河水两岸土质肥沃,盛产荸荠、莲藕等水生植物和水稻等农作物,沿河农家春日引水洇地,银光闪闪,夏日荷花盈塘,稻谷飘香,处处呈现出一派鱼米之乡的江南景象。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渑水河下游的水已经不多了,但是上游还是水流潺潺,荷香阵阵。当时听人说,临淄区有个西单村,家家户户院前都有一个藕池,让乡亲们羡慕不已。到了九十年代,渑水河下游已经基本没水了,个别河段甚至被填埋阻塞。
(兴福镇义和村附近渑水现状,拍摄于2022年1月30日)
2019年,我回老家的时候,特意到周边地区转了转,发现渑水河道大多已被开垦成耕地,种上了庄稼,不像是一条河了;兴福段河道旁更是厂房店铺鳞次栉比,好一派繁荣景象!
以渑水现在的状况,在雨灾中应该发挥不了多大的排涝作用。打电话询问老家的亲戚,这场雨灾对家乡的影响竟然不大。
原因有二。一是由于多年的抽水灌溉,当地的地下水位大为下降,大量雨水很快渗入地下。第二个原因是在老家西部还有一条河流。
与渑水一样,这条河也是多次路过,但一直不知道它的名字。在写这篇文章的过程,通过查阅有关资料,这才知道此河名叫兴福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