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近几十年来,先秦、秦汉时期的大量考古材料出现,古文字学界对赣字的认识有了相当的突破,李家浩先生解读出战国时期赣字的基本构造“从章、从欠、从贝”,而我们今天所熟知的赣字,实际是以下字形的讹变和俗体字。
在此基础上,陈剑先生又发现,早在西周金文中已有了赣字,金文的赣字是一个会意字,像人以双手赐予玉璋,意为赏赐,右边的字形最后演变为欠。由此可知,上古赣字的字形、字音确实不从贡。
随着邵鸿先生对古文字材料的进一步整理,发现从贡的赣字在战国及秦代均未出现,而各形体的“赣”字则较为常见。在汉代《汉印文字汇》中,共收录39个赣字,从贡的仅有2个,在诸多汉简及湖南长沙走马楼三国简资料中,赣字绝大部分也是从贝而不从贡。到了魏晋时期,“赣”可能已经成为社会上的普遍写法,“贑”字也流行起来。东晋赣令王兴之、王闽之父子两墓志三见“贑”字,这是六朝使用“贑”字以及已知最早将江西赣县写作“贑”的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