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即便大量圈外人因“月入百万”的震撼而关注、入行,但高度的粉丝粘性以及排他性,也令定制圈终归是拥有一套自给自足、自分配自循环的运转模式,也由此形成了圈层壁垒。
03 “定制po”的阴暗面身为亚文化中的一员,定制圈也同样难免天然的不可控一面。
小mo提到,自己群内的负责人是现实生活中的男朋友,而负责为会员“贴膜”的水印助手也是认识的亲密朋友,“如果po身边有合适的熟人可以负责这些售前、售后是相对比较省心的方式,但实际上很多po的负责人或助手都是网友,分成、工作内容、质量就可能引起很多问题,诈骗、跑路、欺上瞒下等事情常有发生”。
比如名为“Q”的定制po便被“开会”负责人曝光,称其在收到负责人依据会员定制需求购买的服饰后,遭遇到长久的拖图、不拍摄的状况,向入会会员提供的第一套付费图也是在负责人催促近两个月后给到。而更为令负责人、会员不满的是,该定制po起初吸引消费的拉人图与后期“开会”定图完全不一样,“基本上原片、不P图、两模两样”。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开会”往往是会员入圈付费的唯一途径,这也导致定制po与会员之间缺乏第三方平台的监督,一对一的付费入会也导致了定制po跑路、塌房后钱款难以追回的问题。
而年轻一代心甘情愿为定制po付费,本质上也是因这些玩家从定制圈的观念体系、符号体系乃至话语体系中获得了自洽。
换言之,作为互联网原住民的一代,年轻人在大众文化的世俗之见中难以获得归属感,亚文化圈层所给予的另类精神慰藉,则令他们“抱团取暖”。而同属亚文化其中一环的定制圈种种,所对应的则是炫耀心理与自我表达的满足感,同时也是诸多年轻人为自己找到的身份认同、圈层归属。
不过,不同于被大众关注到的二次元谷圈和小卡圈,定制圈则因更为繁琐的黑话、在私域社交中搭建定制产品的经营链条和互动方式,仍属于“小众理财”产品。如同现实生活中奢侈品包的三六九等,社交头像也成为了隐蔽性“赛博奢侈品”。
此外,随着定制圈“暴利敛财”被关注,越来越多圈外人也试图入圈分到一杯羹,不少福利姬、擦边网红等也开始涌入,诸如情趣服装、阿黑颜、情侣暧昧姿势等软色情头像层出不穷。正如目前越来越多玩家吐槽,“什么人都想当定制po圈我们的钱了?”
而这种远离市场监管、大众视野,且涉及未成年消费的大额消费,无疑是带有一定风险的。不过,定制圈的用户忠诚度也意味着其并不会如NFT一般迅速滑跪,只是眼下,被诸多圈外人闯入的定制圈也陷入“防得住盗图、防不住捞金者”的乱象中。
归根结底,不同的圈层爱好将互联网切割出一片天地,年轻人的亚文化世界又何止这一个定制圈在野蛮生长。
*本文图源网络,如侵权联系删改
作者 | 丁茜雯
来源公众号:文娱先声,专注文娱观察与商业解读。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文娱先声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