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中的芯片是TPA3100D2。
这是一款德州仪器公司生产的D类音频放大器。
爆炸发生在靠近针脚32-42的拐角附近。针脚32-33,34-35,36-37,39-40以及41-42捆绑在一起,是这个IC一个通道的电源和输出针脚。它们在内部是相同的引脚。
放大器数据表说明该蕊片它具有短路保护功能,因此有两种可能导致这种故障。
1. 电源电压范围超出或反向偏置;
2. 放大器连接到高电感或容性负载。
IC制造商将此类损坏称为“EOS / ESD”损坏 - 超载electricaloverstress /静电放电。
这种损坏的真正机制是热量 – 封装下的东西非常热,以至于电路很快的加热,膨胀和爆炸。
这可能是由于许多因素造成的,但通常意味着封装下的硅遭受了一些损坏(电或热),成为不可熔的热源并且变成了炸开如果零件在安装后几小时后爆炸,则可能是由于与工艺相关的潜在损坏(由于回流焊接导致的热冲击,处理过程中的ESD,拾取和放置时的机械损坏等)。
图片与解析来自于
https://electronics.stackexchange.com/questions/32794/whats-the-damage-incurred-by-the-chip-on-this-photo
类似的ESD 事故多了去只是我们没在电子制造业见得少了!
像这一片电路板就是被ESD所击穿
另外各厂家也有针对通讯接口提供保护IC
如下图就是一个USB的应用范例
但是这些保护还是需要用户在实际应用上做出相应的配合才能达到效果
因此我们需要来”脑补一下静电”
静电是电荷在物质系统中的不平衡分布产生的现象。
用毛皮摩擦琥珀、丝绸摩擦玻璃棒等方法均能使物体带电。
物体带电后,电荷会保持在物体上,除非被其他物体移走,所以称之为“静电”。
静电与常态电流不同,后者是电荷在导体中的定向移动产生的电学现象。
静电带电物体往往具有吸引轻小物体(比如纸屑)的性质。
!!请注意!!
常态认知的”非良导体””绝缘体”
都会带有静电!!
这使得以往用于导体的处置手段
通常不足以应付静电问题!!
非导体的静电产生案例:
摩擦带电
- 汽车表面的烤漆跟空气摩擦因此产生静电
- 衣服与身体,或衣服与衣服之间摩擦也会造成负电移动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