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经》
陈宗懋 主编
茶叶采摘,
自古以来就被人们重视。
对此,在古书古诗中众多的记述。
《茶经三之造》,首先阐明了
我国古代的采茶时期:
“凡采茶,在二月、三月、四月之间。”
唐代使用是现在的农历,
农历二、三、四月
即公历的3、4、5月间。
说明唐代以前,一年中
只采春茶,而夏秋茶留养不采。
有史料记载
采摘夏秋茶的,是在明代以后。
如明代许次纾《茶疏》说:
“往日无有于秋日摘茶者。
近乃有之。秋七、八月重摘一番,
谓之早春,其品甚佳,不嫌稍薄。
他山射利,多摘梅茶,梅茶涩苦,
止堪作下食,且伤秋摘佳产,戒之。”
明代陈继儒《太平清话》说:
“吴人于十月采小春茶,
此时不独逗漏花枝,而尤喜日光晴暖,
从此蹉过,霜凄雁冻,不复可堪矣。”
到了清代,对采摘夏秋茶
有更深的论述,提出采养结合的问题,
认为秋茶不宜过多的采摘。
《续茶经》引王草堂《茶说》称:
“武夷茶自谷雨采至立夏,谓之头春,
约隔二旬复采,谓之二春;
又隔又采,谓之三春。
头春叶粗,味浓;二春、三春
叶渐细,味渐薄,且带苦矣。
夏末秋初又采一次,名为秋露。
香更浓,味亦佳,但为来年计,
惜之,不能多采耳。”
图文为诗毅原创,欢迎关注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