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小心做了错事如何忏悔,人做了错事后悔想忏悔怎么做

首页 > 生活 > 作者:YD1662024-11-28 20:58:10

《了凡四训》是明朝的袁了凡先生,结合自己亲身经历和毕生学养,为了教育自己的子孙而作的家训。在《了凡四训》中,“改过之法”是全书的重点。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一个人的境界高低,不在有无过错,而在能否改过。子曰:“过则勿惮改。” 错误并不是一个尴尬的缺陷,而是我们所有人本质拥有的东西,犯错并不可怕,重要的是有错要自知,犯错要改之。

古语有云:“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能改过,是一种至高的善,是最大的美德。《了凡四训》云:“福之将至,观而必先知之矣。祸之将至,观其不善而必先知之矣。今欲获福而远祸,未论行善,先须改过。”改过不仅关乎道德的问题,还关乎行事的祸福,今日,就让我们跟随《了凡四训》一起学习人生的改过之法。

不小心做了错事如何忏悔,人做了错事后悔想忏悔怎么做(1)

改过者,发耻心,发畏心,发勇心

改过,首先要客观认识自己的错误,“耻心”“畏心”和“勇心”这三种心态是改过的关键前提。如果具足此三心,则过错就会像“春冰遇日”般消除。过错萌发于内心而表现于四体,心是善恶的根本所在。内心对过错有不同的态度,在行为上也会产生改变。

改过者,一要发耻心。

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羞耻之心,是人之为人的根本。有人说,人们讨厌的其实不是犯下的错误本身而是意识到自己错了,这种意识其实就是羞耻之心。一个人只有懂得羞耻,才能自省自勉,奋发图强。有羞耻心的人,才能勇敢地面对自己的错误,战胜自我。

孔子说:“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常怀一颗羞耻之心,不仅可改过可正身,亦可养浩然之气,而且知进取,成千秋伟业,盖因知耻近乎勇也。

改过者,二要发畏心。

古人云:“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人一旦没有敬畏之心,往往就会变得肆无忌惮、为所欲为,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甚至无法无天,最终吞下自酿的苦果。

人要存畏惧之心,不能因为觉得“过在隐微”而肆无忌惮,殊不知,一点小小的过失也会酿成大错。在日常生活中,如果知小过而不改,则会养成“积非成是”的习惯,久而久之,就会不知不觉变成自己不想成为的那种人,那种蝇营狗苟、得过且过的人。这实在是一件值得戒慎恐惧的事。

《菜根谭》里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未有无所畏惧而不亡者也。”一个人有所怕才有所成,一个人无所怕是不会成功的。只有心存敬畏,才能保持谨慎态度,才能有戒惧意念,也才能勇于改过,保持内心的谦逊平和。

改过者,三须发勇心。

遇到过错要发勇心,当机立断,马上改正。孔子说 :“过则勿惮改。”不要怕有过失,要有毅力、有决心、有勇气改过,即使小过错也要认认真真地改。“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否则,小过养成大过,小错变成大错。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人何以不能改过?大多是因为“因循退缩”,就是不敢直面自己的弱点缺点。如何才能一鼓作气、改过自新呢?这就需要振作勇猛之心,不怀疑、不畏惧、不等待,有如壮士断腕,“无丝毫凝滞”。这是“风雷之所以为益”的原因。风雷相助互长,交相助益,因此风雷卦是有益之卦,取其卦义,应立即改过,雷厉风行,自然得到益处。改过也是如此,如与敌军对阵,要用风雷之势,斩将搴旗,势如破竹,剿灭敌人。

具备这三种改过的心态,过失就如“慧风扫荡障云尽,心月孤圆朗中天”。具体而言,“耻辱心是关键和前提,畏惧心是核心和灵魂,勇猛心是落实和保障。”

在此基础上,针对过错还要实施具体的改过方法。改过的方法有三个层次,不同的方法取得的效果也不同。

不小心做了错事如何忏悔,人做了错事后悔想忏悔怎么做(2)

改过者,从事上改,从理上改,从心上改

改过,要从事上改。顾名思义,从事上改即就事改事,只是强制于外,从表面改过的方法,遇到一个过错改正一个,虽然收效明显,但是遇到新问题还会复发,想要彻底改正难度很大。如此则“颇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亦如枝枝而求叶叶而摘”。

为何改过后总是不断地再犯呢?因为一味的强制改过是有限度的,会达到一个饱和点。有些人自制力比较强,还能克制住,如不发脾气、不懈怠等。但是,遇到新问题、大逆境,就控制不住而复发,关键是“病根”没有祛除。所以这个方法在袁了凡看来并不是改过的最好方法。

改过,要从理上改。这是从道理和事理上改过,认识到过错的严重性。袁了凡以好怒为例,进行分析论证。常人总是以发怒来面对问题。殊不知,发怒不但不能解决问题,还会加深矛盾。再者,他人身上的过错,与我并无关系,何必用他的过错来惩罚自己的身体和心情呢?况且,自古以来的圣贤,从来不是高傲自大、刚愎自用之人,更没有教人如何怨天尤人。孔子说他一生“述而不作”,如此的谦虚,毫不自以为是。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圣贤遇到行有不通的境地和困难,总是“反求诸己”,检讨自己是否足够优秀。因此,绝不会将怒气施加于人。遇到怒火中烧之际,若能够克制住,火气自然而然会熄灭。以此为例,生活中的其他过错,也可依照此法,先从道理上明了,过错自然减少。所以,从理上改的方法比从事上改要高明。

改过,要从心上改。“人的过与改皆源于心,把从心提到首要位置,抓住改过的根本”,我们所有的过错都是由我们的心意、想法产生的,心中存的均是善意的念头、利益他人的想法,就“如太阳当空”,所有的过错就会如“魍魉潜消”,即刻烟消云散。

“伐木不自其本,必复生 ;塞水不自其源,必复流 ;灭祸不自其基,必复乱。”意思是消除祸患要从根基上解决,否则祸患还会再生。改过同样如此,“过由心造,亦有心改”,只有从根基上改,才可彻底消除过错。

普通人都有过错,如好色、好名、好货、好怒等,接触环境后能做到“吾心不动”,不为外界所诱惑,则过错就失去生长的土壤。相比从事上和从理上改过,从心上改更根本也更有成效。这在袁了凡身上集中体现,他最突出的一点就是敢于从内心进行自我否定,“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 ;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 ;此义理再生之身也。”

袁了凡洗心革面,犹如重生。他用功过格记录每日的善恶过错,忏悔改过并立志行善。最终,成功提升了个人的修养和德行,获得了家庭和事业的成功,改变了命运。

印光大师在《了凡四训》的序文中补充道 :“其器仗须用颜子之四勿,曾子之三省,蘧伯玉之寡过知非,加以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即改过需要用孔子教授颜回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和曾参的“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结合蘧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的日日反省改过之法,再加上《诗经》中“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态度,防微杜渐、未雨绸缪,则必能幡然改进,获得功效。

◎本文图源网络,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