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们印象中,四海龙王模样都一样:角似鹿、腹似蛇、鳞似鱼、足似凤、须似人。我们分辨不出一个龙王与另一个龙王的区别,就像不知道今天的太阳与明天的太阳有何不同。
去掉衣冠,我们谁能分清这四兄弟?
可如果龙王们肤色不同--还不是那种黄皮肤中偏黄偏白的差异,而是类似人种的不同,那分辨起来就是件容易的事了。
一
先上一幅图:
图片来自79版动画电影版《哪吒闹海》,我国第一部大型彩色宽银幕动画长片
这是目前能找到的最能反映龙王肤色差异的一张图。
一度以为是主创方在迁就孩童:龙王真身又不穿衣服,是要鲜艳些才分辨清楚;还疑心他们炫技,毕竟在那个年代这般表现四条龙的神情、动作与色彩的不同,难度要大一些。
二
也是近些年尝试接触五行学说后,才理解主创人员的匠心。
五行学说是我国古典哲学。“五行”即宇宙中的五种基本元素,金木水火土,可以代表方位、季节、颜色、五脏、情志、天干地支等。哲学是一切学科的基础和源头,拿五行去解释事件的原理和现象,在古人那儿都能自圆其说。
木属东方,颜色为青色;火属南方,颜色为红色;金属西方,颜色为白色;水属北方,颜色为黑色。对应的四海龙王,颜色便是这样的:东海龙王青色;南海龙王赤色;西海龙王白色;北海龙王黑色。那么土元素对应的中、黄色呢?是有一尾黄龙,在历史长河中渐渐模糊了身影,下文会谈到。
--所以,与其说四海龙王的肤色是个生理问题,不如说是个哲学问题。
确实,如果单纯从生物学上看,是无法解释一些现象:白色西海龙王的三儿子,那匹后来的白龙马是白龙没问题(《西游记》),可为何青色东海龙王的三儿子敖丙也是尾小白龙(79版动画电影版《哪吒闹海》)、他的另一个儿子怎么又是黑色的(黑龙江民间传说)?
同一部动画片中,青皮肤的龙王爸爸有个白皮肤的龙子
三
龙分五色,历史悠久。
《史记 天官书》中这样说:“轩辕,黄龙体”。轩辕始祖,即黄帝。
赤帝子刘邦斩白帝子、一条白蛇后称帝的故事,也可管窥出龙是有不同颜色的。
《辽史》记载,“龙州黄龙府本渤海扶余府,太祖平渤海还至此崩,有黄龙见,更名”。岳飞豪情满怀地说“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耳”中的黄龙府,说的就是辽人见到黄龙的地方。
宋徽宗大观二年(1108年)明诏天下,封青龙神为广仁王,赤龙神为嘉泽王,黄龙神为孚应王,白龙神为义济王,黑龙神为灵泽王。当时的人们显然真诚地认为龙王是五彩的。
喜欢听瞎话的朋友,有可能知道黑龙秃尾巴老李的故事,他战胜了作恶多端的白龙,白龙江才改名黑龙江的--从中可以看出,民间也不认为龙王只有白色。分布在各地龙王庙里的雕像也说明了这一问题。
山西省一龙王庙内的龙王雕像。龙王自右向左为东南西北四海龙王,对应着青、红、白、黑四色
四
知道四海龙王的肤色后,也曾有意寻找黄肤龙,却收效甚微。惟有前文提到的三处:轩辕始祖是“黄龙体”;黄龙府更名由来;黄龙神被封孚应王。
而龙和龙王是不一样的(公众号此前推送的《多而不贵的龙王和藩王们》提到过),受佛教文化影响,汉以后,出现了龙王这一词汇,龙王们的地位远不能和我们图腾中的龙相提并论。从史书中看,到宋朝时,黄龙神与其他四色龙一起受封,地位并不超卓--真的只是位黄皮肤的龙王,已远不如“黄龙体”黄帝一样受到尊崇。也确实如此:宋因袭唐制,是以祭雨师之仪祭龙王--只视他们为呼风唤雨的神灵,这已经与后世观点一致。
宋以后,黄皮肤的龙王竟慢慢地在传说中销声匿迹了。到了今天,民间仍只说四海龙王--当然,这毫无疑问是受到明代成书的《西游记》和《封神演义》的影响。
这一现象的发生,不知是不是下面原因导致:封建集权日益强化,人们对黄这一色彩比唐宋时更敏感更避讳,索性不再有黄肤龙王的出现;东海、南海、西海(博斯腾湖,位于天山脚下,俗名西海;也有喜欢《西游记》的朋友说是青海湖的)、北海都有实指,而中海是不存在的,也就不存在黄肤中海龙王的说法。当然也有可能是明代时相关神族谱系更为完备,早已只列四海龙王,《西游记》和《封神演义》也不过是照实直录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