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到番石榴第一回时,我几乎没什么好感。
这种水果外表看起来就有点上不了‘台面’的野果子,哪像其他光鲜亮丽的名贵佳果一样能配相哟!
这个外来果品引进到中国来竟然已经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了,相传是在西汉从伊朗(当时见安息国)传进新疆,然后才传入其他地方的。
直到引入华南地区,这种水果才找到它真正意义上的乐土。
南粤是中国几乎没有霜冻的地方,这与这种水果的特质是不谋而合。
番,就是外来的意思,其实,它就是石榴的一种。
在华南,在气候与南亚地区相仿,从地理区区来说,也有着生物生长环境的重叠性。
一个明显的体现就是这个共同的区域给这种水果取了一个俗名:芭乐。
芭乐听起来就亲热多了,比番石榴有了太多的喜感,其实,就是一种水果。
我初次吃芭乐是受了一位五六十岁的广东老妇人的影响。
那是一个夏末的中午,老妇人赤脚踢着一双拖鞋,蹲在菜市场外的马路边上,她双手捧着一个水果专注地啃。
我正好闲着散步,对她这样津津有味地吃一个我从没见过的水果,我的好奇心一下就激发出来了。
“阿姨!这个叫什么果呀!”我问得有点唯唯诺诺,因为,我和她不认识,而且,我还只能讲普通话。
阿姨没回应我,但听出来是我在与她说话,仍在继续啃那个青皮水果。
“好好食!芭乐!”阿姨终于回答了我,虽然,我当时还没真正懂她说的意思。
但我从她的吃相中也能理解到这个被她快啃完的水果是很好吃的。
“芭乐!很贵吧?”我问。
“自家种的,唔贵嘅!”估计阿姨是懂了我问话的意思的,所以,回答得也就很快。
可当时的我是基本听不懂粤语的,也只能是连猜带懵来理解阿姨的话了。
一听是自家种的,我当然更有了兴趣了,这还是我来东莞好几年后第一次见识本地人自家种的水果,关键是这个水果还是以前没见过的。
“咯!食唔食?”阿姨居然从衣兜里掏出一个叫芭乐的果子。
我简直有点受宠若惊地接过芭乐,但又一下子不知所措起来,举起芭乐在眼前端详来端详去。
“食啊!”阿姨看起来还蛮灵动的,知道我不知如何下口的囧态。
“唔遂洗唉!唔遂削皮嘅!”阿姨的认真劲儿好和蔼。
我想:既然人家这么客气送我一个新鲜水果,我怎么也得表现出开心乐意领情才是的。
于是,便学着阿姨啃起芭乐来。
说句实话,嘴巴里的第一感觉就是涩涩发凉,但脆嘣的感觉还是很明显的。
只不过我的第一口没咬到底,就不知道内面的‘骨头’怎么样。
“呀!我的牙齿!”我这突如其来的惊叫让阿姨有些意外。
“籽要慢慢嚼嘅!”阿姨这是在教我吃芭乐呀,我当然就听从她的指引了。
结果,我发现除了籽硬硬的外,里面的果肉又是格外的软滑,还香气直串入我的鼻孔。
我是以尝试的心态啃完这个芭乐的,过后竟感到满口清香,饱嗝还连发几个。
道完谢就回家打开电脑搜索芭乐的信息。
是一万个想不到的网上介绍告诉我,芭乐就是番石榴,番石榴也就是芭乐。
前文中所有的讯息也就是当时的结果。
桃金娘科的乔木树种,因是外来引进来的,便有了“番”这个名头。
其实,番石榴的生命力是极强的,它对土壤的要求很普通,只是对温度湿度的要求有些条条框框。
它甚至可以像游侠一样浪迹江湖,在荒凉的野外独自存活,尤其是它的分枝能力简直可以达到‘疯’的地步,甚至会有变异的可能,所以,在人工培育时还是要有像营养袋之类的保护措施。
番石榴就像世上的女儿一样,就是个菜籽命,有随遇而安的生存本领,所以,就有了五花八门的变种。
如:草莓番石榴、巴西番石榴、哥斯达黎加番石榴、黄沙罗番石榴、新世纪番石榴、珍珠番石榴、水晶无籽番石榴、红皮红肉番石榴、红心番石榴、梨仔番石榴……一句话,一方水土出一样石榴。
它对环境的要求非常明确,只要温度适宜,积温满足,肥料恰当(为保证果实口感需要有机肥与化肥兼顾)这种‘贱’物不怕结不出又香又软的果子。
它不仅可以当鲜果生吃,还能煮来加工成美味食品,果酱、果冻、酸辣?
关键是它比苹果的脂肪还低百分之三十几,卡路里也低百分之四十几,它所含的维生素C、A、B,以及钙、磷、钾、铁等微量元素和膳食纤维、氨基酸、胡萝卜素、蔗糖含量也是使人体健康、美容的有力保障。
据说,番石榴内核的籽粒就是它能助人体消化的‘杠把子’
芭乐,番石榴,番石榴,芭乐,一点也没有外来的陌生感,这种南粤人随手可摘的平民化水果,早已根植于人们的生活,
所谓外来,就怕土壤、温度、湿度还有阳光的惠顾这些地理条件,以及由此而衍生出来的人文吸收度这些因素,一旦集齐,就会生出一种全新的领域出现。
人也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