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7月21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李桂杰)在中共中央宣传部今天举办的“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系列“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中外记者见面会上,崔久秀等5位“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讲述了自己扎根基层建功立业的故事。
在扎根基层的过程中,他们不仅拿出了自己的热情,还练就出了“十八般武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岳普湖县副县长崔久秀的另一个身份是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2014年到南疆工作的她说,刚刚到新疆时,她对维吾尔语完全陌生,就拿出比高考还努力的劲头,除了学习课本,一有空就找老百姓聊天。不到一年时间,她的维吾尔语达到了流利水平,乡亲们亲切地叫她“小崔古丽”。
“语言关一过,做很多工作就很方便了!”崔久秀说,最明显的是她入户走访时,老百姓更愿意说心里话了,“说着说着,我和百姓的关系更近、感情更深,就走到彼此心里头了。”
在新疆的8年间,崔久秀先后在县、乡、村、社区、农场等多个岗位工作,她和乡亲们一起创办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给孩子们开设了“红领巾小课堂”,为老年人办起了“幸福养老院”。在脱贫攻坚的日子里,她和乡亲们一起发展现代种植养殖业和戈壁农业来增加收入。“在和大家共同奋斗致富中,在组织的关心和许多人的帮助下,我在祖国边疆扣好了人生第一粒扣子。”崔久秀说。
在基层扎根的杨媚和崔久秀一样,也在脱贫攻坚的过程中带领群众走向富裕。
“在基层工作,印象最深的是我自己在农村办的大棚婚礼。桌上摆的是我们亲手种植的小黄瓜、小番茄,听到的是村民的声声祝福。那是我最幸福的时刻,也是我扎根基层这么多年源源不竭的动力。”重庆市荣昌区吴家镇党群办主任、吴家镇双流村第一*杨媚这样回顾自己的选择。
杨媚大学毕业后在一家蔬菜基地工作了两年,之后通过考试成为一名大学生村官,来到双流村一干就是10年。
双流村是一个老蔬菜基地,但种植技术落后,品种单一,产量不高,农户收入也很低。杨媚动员村里农民搞蔬菜大棚。为了打消老百姓的顾虑,她自己当起“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光说不做假把式,我就做给你们看。”杨媚流转土地,建蔬菜大棚,做示范,不到4个月,大棚蔬菜就上市了,收益是露天蔬菜种植的两到三倍。“老百姓看到我这个黄毛丫头也是能种菜、会种菜的,而且还能赚到钱,于是就跟着我一起干了。”
10年里,杨媚带领村民建了600余亩蔬菜大棚,增加经济收益1000余万元。通过建立专业合作社和蔬菜专家大院,培训村民4000余人次。通过建立产业发展协会、股份制合作社和农产品销售公司,实现集体经济收益从零元增加到100余万元。
在今天的见面会上,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石丫口村第一*雍朝斌讲述了自己在驻村期间建立“习云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推行“龙头企业 村集体经济 农户”发展模式的经历;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石柱镇上安小学党支部*、校长陶建刚讲述了自己10年来扎根乡村办教育的故事;北京枭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史晓刚讲述了公司攻克光栅波导核心技术的艰辛过程。
谈到大学生是否要选择扎根基层建功立业时,杨媚说:“现在党和国家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基层农村需要有知识有文化的年轻一代担起乡村振兴的重担。”崔久秀则建议,在选择职业时尽可能把自己的理想镶嵌进去,做和自己理想有关的事情,真的会发自内心感到幸福。
责任编辑: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