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需要准备多久?
一般在这种问题里,大家最喜欢的剧情应该是这样的:
他,末流本科,四年学渣,目标60,只求不挂。
这种状态下的混子型摸鱼选手,毕业后幡然醒悟——“我要参加国考!”
然后仿佛打开了任督二脉,唤醒了体内的学神之魂。
在考前突击一个月逆天改命,用神奇高效的备考方法一战成“公”,逆袭一众对手国考上岸,迈进人生新阶段。
----------/ / / / / / / / / / / / / / / /----------
每次看到这样的励志故事,我都觉得很牛掰很佩服。一个月上岸国考,这不比博人传燃?
当然这种故事也不一定就是假的。虽然我做不到,但兴许人家真的有那个潜能。
但是!我并不认为这样的短期上岸经验可以被复制。这种小概率事件,误导性极强!
幸存者偏差不要忘了,就你那个非酋体质,抽奖都得幸运值满才能拿到想要的卡牌,还指望着国考能开天眼撞大运?别逗了!
很多人只看到了少数几个二三十天上岸的高能lucky dog;但没看到屏幕另一边,还有成千上万个花了好几个月,甚至反复失败好几次才爬上岸的国考er。
有一说一,以我的备考经验来看:全职备考3个月最稳妥,最少也要保证有2个月的准备时间。如果边工作边备考,可以适当延长一下时间,不过最好不要超过5个月。
当然,一切的前提是路子没有走错。如果备考的路线直接跑偏了,准备再久也白搭。
我当时用了刚不到三个月的时间踏实备考,最后笔试拿下了141.2分顺利进面,无风无浪稳稳上岸。现在刚好八月中旬,时间上已经差不多了,按我的方法赶紧开始准备正合适。
闲话少叙,咱们正文走起——
▶▶备考四篇章:只争朝夕◀◀
在备考之前有一剂预防针要提前打好——再好的备考方法,也得有踏实认真的态度去做好每一步才行,不然就是神仙也难救。这也就是只争朝夕的必要性了,不要妄想着不费吹灰之力就能上岸,哪有这么便宜的买卖。
1.摸底篇(1天)
√所需资料:华图国考历年真题
正式开始备考之前,刷一套真题卷摸底是很有必要的。行测和申论里面有些题型,在日常生活和读书期间可能都或多或少接触过,如果直接去复习,很有可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找不到重点,反而会耽误时间。刷真题刚好可以找到自己的短板,备考也就更有方向了。
我花了一天时间,从华图的真题卷里抽了一套,试着自己去做。在做题过程中自己确实暴露出来很多问题,比如资分特别耽误时间,数量题不知道怎么算,申论大作文写不到点子上。
虽然做真题卷的结果有点惨不忍睹,都是五十多分,不过至少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备考的时候也就可以重点去攻一下薄弱项了。
2.提升篇(45天)
√所需资料:潘铭国考课、华图行测模块宝典、粉笔申论的规矩
刷完真题我也就知道了自己有几斤几两,做好一切准备之后,我第一时间去看了潘铭国考课。行测和申论出题都特别活泛,很多内容都是干啃教材上的理论学不来的,在听课这方面首选肯定是潘铭了。
老师讲到的都是实打实的做题方法,备考的时候一定得认真听一遍,把它彻底吃透。掌握住潘铭讲的技巧再去做题,才能把速度和正确率提上来,这也是我能拿到笔试140 的关键。
(1)行测重在技巧
每次听课,我都会把老师讲的公式和做题技巧整理到华图模块宝典上,这样随时翻看很方便。一开始刷真题卷的时候暴露出来的短板,我都会把它当做重点去听课。就比如当时做到一道牛吃草问题,我真的是连设未知数都不知道该怎么下手,折腾半天还选错了。
所以在听潘铭老师讲数量的时候,我就专门腾出来一上午的时间来研究这个问题。把老师总结的核心公式记住之后,我就按他讲到的技巧,把里面恒定数量给找出来。这时候用假设法把每天消耗的速度当成单位1,找出来等量关系往里一代入,就把答案给算出来了,练熟之后基本上一分钟一道无压力。
(2)申论难在思维
至于申论其实我还挺头疼的,从小就怕做阅读写作文,那种概括中心思想的题经常跑偏。归纳概括这种类型的申论小题,我每次都啰啰嗦嗦总结一大堆。听课的时候,老师会给出来一些比较典型的真题,我都是先自己在纸上写写自己的答案,再去听老师是怎么讲的。
遇到比较长的材料,老师会把每段的重点说清楚,我按他提到的方法自己试着找出来关键词,再把语言重新组织好,也就能把答案给写出来了。
那种需要给出对策的题目和大作文,就不能再用个人思维去分析了,毕竟国考要的是能够帮机关单位办实事的人才,所以一定得有公职思维才行。凡是对策类的题目,老师都会给出来一些具体的案例,听完我也就知道了公职人员会从什么角度处理问题,再去写对策也就能落地了。
听完课把重点都掌握住之后,我会再练一下粉笔申论教材上面的例题,这时候基本上都能答到得分点上了。
3.刷题篇(28天)
√所需资料:粉笔决战行测5000题、华图申论必做100题、华图国考历年真题
刷题我分成了两个阶段,前20天用来刷粉笔和华图的专项练习,到最后8天才开始做真题卷。
(1)专项练习专攻短板
因为有了前面听课打下的基础,所以在刷专项练习的时候难度不是太大。像我刷粉笔行测5000题的时候,言语题简单练了一个多小时就直接跳过了,把更多的时间放在数量、判断和资分上面。
而申论我每天就做两三道题,主要在于反复打磨。华图申论必做100题里给的解析挺详细的,我在写完自己的回答之后,会检查一下自己有没有答到关键点,语句怎么修改才更精准凝练。有时候一道题会反复磨上三四遍,这样一来,做题思路也就清晰多了。
(2)真题模考实战演练
把专项练习刷的差不多了,我就开始做真题卷,每天都按照考试时间来做题,上午一套行测下午一套申论。做完之后对照答案给自己打打分。只要前面没有偷工减料,这时候刷真题,总分基本上都能拿140左右。
▶▶备考两长线:功在平时◀◀
1.时政积累
时政的积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搞定的,所以必须得把工夫用在平时。每天我都会在早上起床之后看半个小时半月谈APP,里面有很多当下的热点新闻和时政。
遇到一些比较重要的信息,我还会自己思考一下,可能会从哪些方面去出题。然后再搜一下相关的政策,把每个热点信息都彻底弄明白。坚持积累两三个月,基本上这一年的时政重点就都能把握住了。
2.写作能力
虽然对于申论来说,文笔并不是最重要的,但也不能太拉胯。写作水平也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提上来的。所以从备考的第一周开始,我就坚持去读半月谈里面的时评文章,遇到一些金句就随手整理下来。
每周的周六周日我都会完整的写一篇申论大作文,千万别觉得耽误事就不写,只有坚持去练,语言组织能力才能提上来。
▶▶国考情报站◀◀
1.影响国考能否上岸的因素不仅仅是备考方法,选岗也非常重要。平时一定要多关注报考动态,免得一不留神选了大热的岗位,卷到生无可恋。尤其是学法学、汉语言、会计的小伙伴,选限制相应专业的岗位更好考。
2.言语题不要纠结于教材上的理论,得有自己的做题体系,把老师讲到的刷题技巧用熟练。大量刷题把语感提升上来之后,遇到高频考点一眼就能找到答案。
3.数量题的重点在于工程问题、极值问题、牛吃草、溶液问题、和差问题、鸡兔同笼这些。如果实在在数学方面不太开窍,就把自己比较擅长的几个问题彻底搞明白,其他的问题只把基础掌握住,遇到难题学会放弃别纠结。
4.图推这几年基本上常考到的就是位置规律和样式规律,像平移翻转、加减同异、开闭曲直,把几种特殊的规律都给掌握住,做题正确率就能提高不少。
5.资分想要把分数提上去很容易,把平均数、比重、基期限期、增长率增长量这几个对应的公式都给记住,再掌握住速算技巧,90%以上的题型都能拿下。
6.常识题没必要大量去刷,毕竟这种题时效性相当强,而且考试的覆盖面广,有那时间还不如多去看看时政,积累的多了才更有把握。
7.申论的小题有很多重点都在材料里,但是不要原话照抄,找到关键词自己去总结更重要。
8.大作文其实不太能拉开分差,把握住公职思维,再加上平时积累下来的素材,就能拿到一个差不多的分数。申论拿高分的关键还是小题,所以一定要多打磨自己的答案。
----------/ / / / / / / / / / / / / / / /----------
这样准备三个月,确保每个阶段都高质量的按计划完成,就离国考上岸更近了一步。
接下来就好好准备吧!把握住这些备考要点,上岸近在咫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