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测试题目
这16种人格是如何测试出来的呢?
通过收集相关资料,找到了出题的原理:以上四个维度中,每个维度行为表现不同,同时每个维度又对应多种行为表现,每一种行为又有相反的两种表现形式,只要针对某一种行为进行测试,提供两种不同答案,用户选择其中一种答案,就能测试出结果。
比如我们来测试自己属于“外倾型E”还是“内倾型I”,用社交热情这一行为来简单举例:在出题时,先描述一个场景,在场景中设置问题,提供相反方向的AB两个答案,通过用户的选择来进行判断。
场景描述:在一次下班回家的地铁上,你正站在地铁车厢门口,偶遇一位同事从你身边挤上地铁。
提出问题:在他没有看见你时,你会和他打招呼吗?
选择答案:A、会,B、不会。
如果选择A,说明你表现出社交热情,是“外倾性E”;如果选择B,说明你不会表现社交热情,是“内倾型I”。
要测试出完整人格,需要对四个维度都进行测试,组合答案后才能得出完整测试结果;当然这只是简单的、偏娱乐性质的测试,并不够严谨,但在第一印象下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还是能触发共鸣的。
2. 内容策划:激发用户情感共鸣的内容策划
弄懂测试原理之后,就需要策划测试所需的文本内容,包括:
- 人格测试的题目;
- 16种人格的名称;
- 每种人格对应的特点描述;
而策划这些内容之前,需要先弄清楚H5的用户体验目标:根据产品目标制定产品策略,推导用户体验目标。
产品策略是:通过投放社交渠道,产生裂变来实现目标——提升曝光和拉新促活。产生裂变的关键是需要用户有分享行为,而触发用户分享行为的内在动力就是情感共鸣,于是用户体验的目标就是:情感共鸣。
根据产品的业务属性,用户群体主要为游戏用户,内容的策划就需要更偏向游戏,这样才有更大概率激发用户情感共鸣。
在内容策划上,为了内容能有更大的拓展空间,我们为内容设置了一个世界观,这个世界观就是元宇宙。
为什么选择元宇宙作为世界观?一是游戏和元宇宙有比较强的关联;二是元宇宙当下是个热点;三是元宇宙足够包容,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1)人格测试的题目
如上所说,至少需要四道题才能测试出一个完整人格,在策划题目的时候,我们的思考点是:在元宇宙情景里,什么样的题目能引发用户好奇,并愿意参与回答?我们想还是应该从需求出发,满足用户需求的内容,才有更大的可能吸引用户参与。
元宇宙是热点,但用户对元宇宙的了解并不多,于是题目的策划就融入了元宇宙相关的知识点,比如说第一道题,用户刚进入元宇宙,题目就是告诉用户,「元宇宙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可以选择任意形态存在」;这样的题目开启了用户想象空间,传递知识点的同时激发用户好奇心,吸引用户参与。上线后的数据也证实了这一点,整个答题环节的完成率非常高。
2)16种人格的名称
人格名称是决定用户是否分享的关键因素之一。名称的命名,一是要求对真实人格的描述要准确;二是要扣合游戏人格主题,需要带有游戏属性和人格属性。
这里我们的思考逻辑是这样:在MBTI理论中,每种人格都有其擅长的职位,根据这些职位描述,在几款游戏中寻找英雄与其对应,而后根据游戏英雄来编辑人格名称,延续测试准确性的同时引起用户共鸣。
3)每种人格对应的特点描述
在MBTI理论中,每一种人格都有基本描述,结合游戏属性再对描述进行重新编辑,提取关键性格标签,当用户测试完成之后,通过醒目的标签来击中用户,唤起共鸣情感。
3. 设计:打造具有沉浸感的用户体验
整个设计环节分为:交互设计和视觉设计。
1)交互设计
① 交互框架和流程
基于用户体验的目标-情感共鸣;交互设计上的思考是:如何使内容在呈现和交互形式上服务于情感共鸣的用户体验目标。
内容上设置了元宇宙世界观,于是在交互框架和交互流程上也延续这样的设定:“用户进入元宇宙中,出现一位元宇宙原住民(小方鹅)与用户进行对话,通过对话带出题目和答案,用户选择答案即是回复,对话结束生成测试结果”。
设计成用聊天对话的交互方式,这种交互方式很有代入感,容易把用户带入元宇宙情景中,达到沉浸体验的目的。
② 交互关键页面:首页和结果页
首页是用户对整个H5的第一印象,决定了用户是否愿意继续往下玩下去,信息的传递非常关键;该场景会给用户造成两个顾虑:一是测试对我有什么用?二是测试是否值得信任?通过在界面上展示人格测试带来的收益和测试来源于权威理论,来减少用户顾虑,提升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