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发现自己的孩子过度沉迷网络时,内心是不是充满焦虑和不安?
孩子整天埋头玩手机、打游戏,不爱学习、态度敷衍,脾气还变得古怪,让人不知如何是好。
面对这样的情况,很多父母采取说教、训斥甚至打骂的方式,希望能让孩子幡然醒悟,远离网络的诱惑。
殊不知,这样的做法非但无法解决问题,反而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越发沉溺于虚拟世界无法自拔。
那么,我们该如何正确引导孩子戒除网瘾呢?不妨试试以下几个步骤:
1. 客观认识孩子沉迷网络的原因,理解他的情感需求。在责备孩子之前,不妨先反思一下,是什么让孩子如此迷恋网络世界?
事实上,网络之所以对孩子有如此大的吸引力,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能满足孩子在现实生活中难以获得的情感需求,如被关注、被认可、获得成就感等。
尤其是在学业压力大、人际关系复杂的当下,孩子在现实中往往难以获得这些正面情绪体验,便将目光投向了网络。
在游戏中,他们可以肆意战斗、挑战自我,得到虚拟的荣誉和称赞;在社交网络里,他们能收获大量点赞和关注,满足被认同的渴望。
作为父母,与其一味指责孩子的行为,不如先客观分析一下孩子沉迷网络背后的深层原因,理解孩子的真实需求,再想办法在生活中给予他更多的爱和支持。
2. 以开放心态与孩子沟通,了解他在网上做什么。与孩子沟通交流,才是化解矛盾的良方。不妨放下手中的工作,主动找孩子聊聊天。不要一开口就说教,而是以平等、开放的心态,真诚地与孩子交流。
多问问孩子在网上都做些什么,玩什么游戏,关注哪些主播,看什么视频等等,了解他的网络生活。
在倾听的过程中,不要轻易打断、否定或批评,而是要设身处地为孩子着想,站在他的角度思考问题。
或许在你眼中,孩子玩的游戏有些幼稚,看的视频缺乏意义,但对于孩子而言,这些可能是他获得放松和快乐的重要途径。
与孩子坦诚沟通,既能让你更全面地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也能让孩子感受到你的理解和尊重,为你们进一步协商上网规则奠定良好的基础。
3. 与孩子协商上网时间和内容,达成共识。当你通过沟通,充分了解了孩子沉迷网络的原因后,就可以与孩子一起制定一份“网络使用协议”了。这个协议要从时间和内容两个维度,对孩子的网络行为进行规范和引导。
在上网时间方面,你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与他商定每天适度的上网时长,如1-2小时。同时,还要明确规定什么时间段可以上网,如晚饭后或完成作业之后。
在内容方面,你要与孩子探讨什么样的游戏、视频、社交活动是有益身心健康的。
比如,一些益智类小游戏、记录生活的vlog视频、与同学交流学习的微信群等,都是值得鼓励的;相反,一些暴力血腥的游戏、庸俗低俗的视频、过度炫耀的社交圈等,则要明令禁止。
在制定规则时,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意愿,给他一定的选择空间,让他觉得这是你们共同的决定。同时,自己也要以身作则,带头执行,用实际行动来影响孩子。
比如,规定用餐时不玩手机,你就要做到手机放一边,专心吃饭聊天。一家人共同遵守,才能让孩子更自觉地去执行。
制定“网络使用协议”,既是在给孩子画红线,也是在疏导孩子的上网行为,让他学会自控、适度,成为网络世界中一个文明守礼的小公民。
4. 丰富孩子的线下生活,为他提供其他兴趣选择。孩子沉迷网络,往往是因为现实生活过于单调乏味。除了学习,似乎找不到其他有意思的事情可做,于是便一头扎进了网络的海洋。这就需要我们充实孩子的线下生活,为他提供更多业余爱好的选择。
你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特长,鼓励他去学习一项音乐、美术、体育、手工等特长,让他在现实生活中也能获得乐趣和成就感。
或者,利用周末和假期的时间,带孩子走进大自然,去爬山、游泳、野炊,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或一起做做家务、下下厨,体验生活的乐趣;或常常在一起聊聊天、讲讲故事,促进心灵沟通。
让孩子在丰富多彩的线下生活中,体验到更多与众不同的快乐,自然就不会过度依赖网络了。
此外,还要多关心孩子的朋友圈,引导他多与同学交往,参加集体活动。
一个关系融洽、积极向上的朋辈群体,能极大丰富孩子的业余生活,让他不再孤单,对网络的依恋自然就会减少。
5. 以身作则,管理好自己的手机使用时间。在很多家庭里,父母是孩子网瘾的“从犯”。爸爸妈妈动不动就拿起手机刷微博、看视频、玩游戏,孩子耳濡目染,无形中也受到了很大影响。这就需要父母以身作则,严格管理自己的手机使用时间。
作为家长,要有意识地控制自己使用手机的频率和时长。
比如,回到家后,不要第一时间拿起手机,而是主动与孩子聊天;吃饭时,不要一手拿着手机,而要专注享受美食;睡前,不要再看手机,而是陪孩子聊聊一天的趣事。
用实际行动告诉孩子,生活中有很多事情比手机更重要,需要我们投入时间和精力。
你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定一些“家庭互动时光”,如一起下棋、打牌、做游戏,在玩乐中培养感情。
在这段时间里,手机是被“禁止”的,大家都要放下手机,专心投入到彼此的互动中。久而久之,孩子就能感受到现实交流的快乐,慢慢学会自觉控制上网时间。
实际上,孩子的网瘾问题不是一蹴而就能解决的,它需要父母付出大量时间和耐心。与其急于对症下药,不如多在日常生活中给孩子更多爱和陪伴。
唯有用心倾听孩子的诉求,用爱引导孩子的行为,孩子才能慢慢学会自控,回归现实生活的怀抱。
孩子是我们生命的延续,是我们的希望。让我们用爱的魔力,点亮孩子的人生,引导他们在宽广的天地里放飞梦想,收获快乐!
相信在你我共同的努力下,每个孩子都能“无网无忧”,拥抱灿烂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