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升职流程,员工晋升的正确方法

首页 > 生活 > 作者:YD1662024-12-02 23:26:15

晋升是一个极好的自我review的机会,不,应该是最好,而且没有之一。

作者 | 刘祥宇(凉羽)

来源 | 阿里开发者公众号

先抛我的最终结论: 晋升是一个极好的自我review的机会,不,应该是最好,而且没有之一。 不管有没有晋升成功,参加了晋升,就已经包赚不赔了。

总的来说,晋升的准备工作充分体现出了——功夫在平时。平时要是没有两把刷子,光靠答辩准备的一两个月,是绝无可能把自己“包装”成一个合格的候选人的。

下面整体剖析一下自己在整个准备过程中的观察、思考、判断、以及做的事情和拿到的结果。

准备工作

我做的第一件事情并不是动手写PPT,而是搜集信息,清明节几天在家把内网上能找到的所有关于晋升答辩的文章和资料全撸了一遍,做了梳理和总结。

明确了以下几点:

首先要建立起来的,是自己对整个晋升的理解,形成自己的判断。后面才好开展正式的工作。

准备工作的部分见附件

员工升职流程,员工晋升的正确方法(1)

写PPT

然后开始进入漫长而又煎熬的PPT准备期,PPT的准备又分为四个子过程,并且会不断迭代进行。写成伪代码就是下面这个样子(手动滑稽)。

do { 确认思路框架; 填充内容细节; 模拟答辩; 获取意见并判断是否还需要修改; } while(你觉得还没定稿);

我的PPT迭代了n版,来来回回折腾了很多次,思路骨架改了4次,其中后面三次均是在准备的后半段完成的,而最后一次结构大改是在最后一周完成的。这让我深深的觉得前面准备的1个月很多都是无用功。

迭代,迭代,还是迭代

在筹备的过程中,有一个理念是我坚持和期望达到的,这个原则就是OODA loop ( Boyd cycle)

OODA循环是美军在空战中发展出来的对敌理论,以美军空军上校 John Boyd 为首的飞行员在空战中驾驶速度慢火力差的F-86军刀,以1:10的击落比完胜性能火力俱佳的苏联米格-15。而Boyd上校总结的结论就是,不是要绝对速度快,而是要比对手更快的完成OODA循环

而所谓的OODA循环,就是指 observe(观察)–orient(定位)–decide(决策)–act(执行) 的循环,是不是很熟悉,这不就是互联网的快速迭代的思想雏形嘛。

相关阅读 what is OODA loop
https://wiki.mbalib.com/wiki/包以德循环 (from 智库百科) https://en.wikipedia.org/wiki/OODA_loop (from Wikipedia)

看看下图,PPT应该像第二排那样迭代,先把框架确定下来,然后找老板或其他有经验的人对焦,框架确定了以后再填充细节。如果一开始填充细节(像第一排那样),那么很有可能越改越乱,最后一刻还在改PPT。

btw,这套理论对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大部分事情都适用。

一个信息论的最新研究成果

我发现,程序员(也有可能是大部分人)有一个倾向,就是show肌肉。明明很简单明了的事情,非要搞得搞深莫测,明明清晰简洁的架构,非要画成“豆腐宴”。

晋升述职核心就在做一件事,把我牛逼的经历告诉评委,并让他们相信我牛逼。

所以,我应该把各种牛逼的东西都堆到PPT里,甚至把那些其实一般的东西包装的很牛逼,没错吧?

错。

这里面起到关键作用的是“让他们相信我牛逼”,而不是“把我牛逼的故事告诉评委”。简单的增大的输出功率是不够的,我要确保评委能听进去并且听懂我说的东西,先保证听众能有效接收,再在此基础上,让听众听的爽。

How?

公式:喜欢 = 熟悉 意外

从信息论的角度来看,上面的公式说的就是旧信息和新信息之间要搭配起来。那么这个搭配的配比应该是多少呢?

这个配比是15.87% ——《科学美国人》

也就是说,你的内容要有85%是别人熟悉的,另外15%是能让别人意外的,这样就能达到最佳的学习/理解效果。这同样适用于心流、游戏设计、神经网络训练。所以,拿捏好这个度,别把你的PPT弄的太高端(不知所云),也别搞的太土味(不过尔尔)。

能够否定自己,是一种能力

我审视自己的时候发现,很多时候,我还保留一张PPT或是还持续的花心思做一件事情,仅仅是因为——舍不得。你有没有发现,我们的大脑很容易陷入“逻辑自洽”中,然后越想越对,越想越兴奋。

千万记得,沉没成本不是成本,经济学里成本的定义是放弃了的最大价值,它是一个面向未来的概念,不面向过去。

能够否定和推翻自己,不留恋于过去的“成就” ,可以帮助你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我一开始对好几页PPT依依不舍,觉得自己做的特牛逼。但是后来,这些PPT全被我删了,因为它们只顾着自己牛逼,但是对整体的价值却不大,甚至拖沓。

Punchline

Punchline很重要,这点我觉得做的好的人都自觉或不自觉的做到了。想想,当你吧啦吧啦讲的时候,评委很容易掉线的,如果你没有一些点睛之笔来高亮你的成果和亮点的话,别人可能就糊里糊涂的听完了。然后呢,他只能通过不断的问问题来挖掘你的亮点了。

练习演讲

经过几番迭代以后,PPT可以基本定稿,这个时候就进入下一个步骤,试讲。

可以说,演讲几乎是所有一线程序员的短板,很多码农兄弟们陪电脑睡的多了,连“人话”有时候都讲不利索了。我想这都要怪Linus Torvalds的那句

Talk is cheap. Show me the code.

我个人的经验看来,虽然成为演讲大师长路漫漫不可及,但初级的演讲技巧其实是一个可以快速习得的技能,找到几个关键点,花几天时间好好练几遍就可以了,演讲要注意的点主要就是三方面:

员工升职流程,员工晋升的正确方法(2)

演讲这块,我其实也不算擅长,我把仅有的库存拿出来分享。

牢记表达的初衷

我们演讲表达,本质上是一个一对多的通信过程,核心的目标是让评委或听众能尽可能多的接受到我们传达的信息

很多程序员同学不善于表达,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我们只管吧啦吧啦的把自己想说的话说完,而完全不关心听众是否听进去了。

讲内容太多

述职汇报是一个提炼的过程,你可能做了很多事情,但是最终只会挑选一两件最有代表性的事情来展现你的能力。有些同学,生怕不能体现自己的又快又猛又持久,在PPT里塞了太多东西,然后又讲不完,所以只能提高语速,或者囫囵吞枣、草草了事。

如果能牢记表达的初衷,就不应该讲太多东西,因为听众接收信息的带宽是有限的,超出接收能力的部分,只会转化成噪声,反而为你的表达减分。

过度粉饰或浮夸

为了彰显自己的过人之处,有时候会自觉或不自觉的把不是你的工作也表达出来,并没有表明哪些是自己做的,哪些是别人做的。一旦被评委识破(他本身了解,或问问题给问出来了),那将会让你陈述的可信度大打折扣。

此外,也表达的时候也不要过分的浮夸或张扬,一定的抑扬顿挫是加分的,但过度浮夸会让人反感。

剩余60%,完整内容请点击下方链接查看: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zOTU0NTQ0MA==&mid=2247532547&idx=1&sn=b702101da2125ab6031ebb5e011893f0&chksm=e92a7d0cde5df41ac5f544eb7fde8af2ded1c7565299cf63f5f35f36e6c8ad09a91ecd7313f6&token=1900710254&lang=zh_CN#rd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阿里云实名注册用户自发贡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阿里云开发者社区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具体规则请查看《阿里云开发者社区用户服务协议》和《阿里云开发者社区知识产权保护指引》。如果您发现本社区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填写侵权投诉表单进行举报,一经查实,本社区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