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小镇指旅游资源丰富,具备一定接待能力,旅游业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或至少占有重要地位的小镇。旅游小镇是基于旅游消费理念不断升级,从观光到度假深度游的旅游背景下,涌现出来的新兴旅游地。
一、旅游小镇的分类
旅游产业是旅游小镇的主导产业。旅游小镇可细分为资源主导型、旅游接待型和生态观光型三类。
1、资源主导型旅游小镇
即自身拥有旅游资源成为旅游目的地的小城镇。这类小镇为特色镇,主要为古镇,特别是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具有非常好的古镇风貌,形成了旅游吸引力,古镇本身就是旅游吸引物。古镇的特色建筑、风水情调、民俗文化等,都吸引着观光和休闲游客。而依托古镇开发的仿古旅游房地产项目,在丽江、大理都非常成功。
温泉镇是资源旅游小镇中一个特殊种类,全国有几十个温泉镇,都是依托于温泉资源,形成的休闲镇,其中有一部分是古镇。比如昆明的安宁温泉镇,拥有“天下第一汤”,已经开发了别墅楼盘卖得不错;安徽乌江的香泉镇,借香泉温泉把房子卖给了南京人;北京的小汤山,成为会议休闲集散地。
2、旅游接待型旅游小镇
著名自然风景景区,一般都在远离城市的地方。在这些旅游目的地的周边,形成的人口聚居地,就是旅游小镇。这一类小镇,本身不是景区,但是自然生态环境都很好,最重要的在于,这里是旅游集散地,是接待建设的重点区域,这就是接待型旅游小镇。这类小城镇通常为远离旅游中心城市的著名风景区重要门户和游客主通道,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小城镇依托地理优势,开展旅游接待工作。
接待型旅游小镇,是旅游房地产开发的最佳区域,既可以开发旅游商业房地产,又可以开发旅游度假房地产。
3、生态人居型旅游小镇
最为大量的旅游小镇,是生态环境非常好,以生态人居为特色发展的小镇。这类小镇一般处于中大型城市周边,距离城区较近,一般为近中郊区。对于北京、上海这样的超大城市,距离在100公里以内;对于成都、西安这样的城市,距离在60公里以内;对于烟台、石家庄这样的城市,距离在30公里以内;对于许昌、绵阳这样的城市,距离在15公里以内;这一区域内的生态小镇,是旅游房地产发展的极佳目标,是旅游休闲小镇最广泛的目标。此类小城镇以接待城市休闲居民,开展农业观光等乡村为主,进一步发展为生态休闲小城镇。
二、旅游小镇建设的意义
1、从宏观层面看。旅游小镇建设是我国城镇化进程与旅游业协调发展的新型模式,是实践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要求的有益探索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之一。建设旅游小镇,有助于建立以工补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新型城乡关系,是破解“三农”问题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方式。同时,建设旅游小镇,有利于带动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改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2、从中观层面看。推动旅游小城镇发展,有利于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地区延伸,促进农村地区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和历史风貌建筑的保护,推动村容村貌的整治和农村落后面貌的改变。旅游小城镇建设把解决“三农”问题结合起来,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发展,促进了农村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农民致富;发展旅游与发展小城镇相互结合,推动了当地县域经济的发展,增强了贫困地区自我造血功能和资源环境保护能力,形成了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机制。
3、从微观层面看。有效解决农民带资进城(镇)和就地就近就业问题,拓宽就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发展旅游小镇,有效改善农村群众生活条件,有利于提高乡镇居民物质文化生活质量。农民以多种形式参与旅游服务和促进小城镇发展,已经成为一些地方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形式。增加了农民自力更生、发展创业的能力。有助于提升农民素质,促进交流,增进民族团结,弘扬优秀农村文化。通过旅游业的发展和旅游小城镇的开发建设,实现文化遗产的不断升值。
4、从旅游发展看。旅游小镇是综合发挥旅游产业功能的重要体现。有利于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突出民族文化的承继与建设,把小镇建设成弘扬和传承民族文化的窗口和基地,增强小镇对游客的吸引力。通过建设旅游小镇的方式,把过去单纯的保护变为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实现保护,是在新形势对历史、文化资源有效保护的创新探索。将形成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互动发展,互相融合。
发展小城镇旅游适应了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需要,实现了“大农业”和“大旅游”的有效结合。利用独具特色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旅游资源,依托市场化运作,把旅游开发与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既为有效促进城镇建设找到一条创新之路,又为区域旅游深度开发、提质增效提供新思路、新办法,是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有效途径。
通过科学合理地开发建设旅游小镇,形成高品质的旅游产品,能不断地满足人们多样化的旅游需求。旅游小镇开拓了新的旅游空间,有助于培育新的旅游市场。小城镇发展又拓展了旅游市场的服务能力和空间范围,两者相互促进、相互依托。现代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在农村地区的巨大消费需求,推动了小城镇发展,带动了周边农村地区经济结构的调整,催生了传统农业向具有附加值旅游产品加工的延伸,带动农村交通运输、商饮服务、文化娱乐、地方工艺品制作和无公害蔬菜、水果、花卉等特色农副产品的发展,实现多种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
三、旅游小镇开发模式
1、因地制宜,打造小镇吸引力核心
有旅游吸引核才会吸引游客,产生消费聚集,进而带动其他产业发展。没有吸引核,难以引导城镇化。对于休闲小城镇来说,可以形成休闲聚集中心,进而带动城镇化。旅游吸引核的设计,对小城镇建设来说至关重要,自然景观、文化遗存、休闲度假要素、滨海滨湖、温泉、甚至博彩等,均可作为旅游吸引核。
2、消费驱动,促进休闲产业多元聚集
随着游客旅游需求的不断增多,旅游小城镇的功能布局也由单一化走向综合化,往往具有观光、休闲、度假、游乐、夜间娱乐、居住、集散、养生、运动等多种功能。当然,不同资源类型主导下的小城镇,功能也不尽相同。
旅游小镇的产业架构体系中,应以产业关联度高、需求收入弹性高的休闲产业为主导产业,通过休闲产业的多样化开发,形成多样的产业关联式发展结构,进而广泛带动其他产业发展。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区域产业发展实际及城镇发展需求,兼顾发展农业、教育业、交通运输业、制造业、邮电通讯业、物资供销和仓储业等其他产业。
3、城市化延伸,完善社区居住功能
旅游小镇与旅游景区及传统城镇的最大区别在于其服务对象的复杂性,因此,在构建旅游小镇时应充分的考虑居民及游客的需求,构建生活化的服务系统。服务系统里面既包括教育、文体、卫生、商业等公共生活服务设施及交通、邮电、供水供电等市政公用工程设施等,也应包括食、住、行、游、购、娱、体、疗、学、悟等旅游要素,同时还需包括旅游区必备的专项旅游交通体系、游客中心(含导游服务)、旅游标示系统、生态停车场、游客公共休息设施等,且旅游服务设施在综合配套服务里的比重要高于一般城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