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北方地区种植露地茄子的面积不断增大,也是当地农民重要的经济来源之一。茄子品种繁多,栽培的形式也多种多样,有较强的区域性。茄子喜温、喜肥、喜长日照和较高的光照强度;喜水又怕涝;对低温和高温反应敏感;其枝叶繁茂,蒸腾量大,需水较多;适于富含有机质及保水保肥力强的壤土与砂壤土种植。
1、温度:茄子喜温、耐热,其最适宜生长温度为20~30°C;低于15~17°C时,生长发育受阻,落花严重;低于20°C时,其受精和果实发育不良;低于13°C时,生长基本停止;0~1°C时则发生冻害;35°C以上时会发生花器官生育障碍。
2、光照:茄子喜光,对日照长度和强度的要求较高。长日照下,生长旺盛,尤其在苗期;日照延长,花芽分化快,开花早;茄子的光补偿点为2000勒克斯,饱和点为40000勒克斯;光照不足,幼苗发育不良,长柱花减少,产量下降,果实着色不佳。
3、水肥:茄子喜水、怕涝,因其枝叶繁茂、蒸腾量大,需水量多;茄子根系发达,较耐干旱;座果以前,适当控制水分,进行多次中耕、能促进根系发育,防止幼苗徒长,利于花芽分化和座果。茄子喜肥,适于富含有机质及保水保肥力强的壤土或砂壤土中生长;较耐盐碱,在pH值6.8~7.3范围内生长最为适宜。
1、选择优良品种选择 优良茄种,是提高茄子品质和产量的最直接方式。
2、培育适龄壮苗:选定背风向阳、地势平坦、便于灌溉、土层深厚肥沃、通透性好、盐碱轻,前茬没有种过茄果类蔬菜,有机质含量高的肥沃地块或庭院空闲地。一般取无病虫源肥沃的田园土6份,腐熟农家肥4份,每立方加入磷酸二铵2公斤,充分混合、碾碎、过筛、搅拌、堆闷成苗床土。将配好的营养土,按上松下实、土面距营养钵上口处2厘米要求,装至八九成满即可;把填装好营养土的钵体,紧靠、整齐摆放在苗床内待播。播前选晴天晒种2天,以提高发芽势和发芽率。
(1)浸种催芽:将种子放入55°C水中不断搅拌,直至降到室温,或用高锰酸钾1000倍液处理15~20分钟;紧接着,用清水进行浸种,时间为5~6小时。浸种过程中,要求不断搓洗种子,把粘液除掉,以加快吸水和呼吸,促进发芽。用洁净湿布包好,于27~30°C下催芽;催芽期间,每天用30°C左右的温水淘洗1~2次,稍晾后继续催芽,当有70%左右种子破胸露白时,即可播种。芽不宜过长,以免在播种时断芽或失水干芽。
(2)播种:采用小拱棚培育茄苗,一般在3月初育苗,棚内最低温度稳定通过15°C时,即可播种。播后再用拌药剂的营养土做“盖种土”覆于种子之上,覆土厚度1~1.5厘米,预防猝倒病的发生。扣棚膜、增温保湿、预防“戴帽”出土。
3、育苗期管理
(1)温度控制:播后一周为密闭保温阶段,尽量提高苗床温度苗床温度白天控制在25~28°C,夜间控制在16~20°C,以加快出苗。出苗后,为预防幼苗徒长和防止猝倒病发生,要通过小通风、降低环境温度和湿度、加强炼苗,白天控制在20~25°C,夜间控制在15~18°C;随着气温升高,通过增加通风口、延长通风时间,加大通风量,白天硼温控制在15~20°C之间,夜间控制在15°C左右;定植前15日,要全揭膜,昼夜通风,使茄苗逐步适应外部环境。
(2)湿度控制:茄子在出苗阶段易发生带帽出土现象,可用喷雾器于傍晚把种壳喷湿,让籽苗夜间脱帽。可在种子拱土时,均匀撒一层潮润细土,防带帽出土,也能防止出苗拱土而引起的漏风现象;茄苗早晚无露珠,地表发白出现裂缝,要及时补水防旱。苗龄50~55天,真叶数7~8片,苗高18~20厘米,节间长2厘米左右,茎基粗0.3厘米以上,门茄花现蕾,叶色浓绿,无病虫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