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的好坏只是一个人自己的判断,其实家不是自己形成的,也不能稍加改变之后期待一下就能变成自己喜欢样子的。
让家变得自己喜欢,并不是为了家本身,而是为了和自己一起生活的人们,这是日常使用习惯转化成的一种关爱方式。
到这里,有人可能指指点点“这还不是家嘛,谁不知道”啊,实际上,这就是看日常去自己家看一看的一个标准。
自己的家并不知道是哪三物,但一定是具备着它能理解和构建出来,并且可以使用利用的一些基本特征,外加净化特征的。
每个人都可以拥有自己的家,但每个人实际能拥有的是你自己的家,是你和你认定的工作伙伴、事业伙伴和家庭成员一起建设出来的家。
独居在于选择和安排,而不在于要求和判断。
家庭成员对彼此构建出来的不明确对象是具备着一份更强的包容性和包容能力的。
这是因为,彼此本身是接纳彼此构建出来的,不明确对象只要别影响到日常就可以,被客观环境和影响所污染就没可能有不好的风景。
所谓要求与判断,在于看待自己看待别人有多严苛,在于拼命去改变别人的时候是否对于自己也要以同样标准要求自己。
这样就把一点点具体行为捏成了一块块大石头,不仅难以做,更容易掉不下来造成人与人的隔阂。
我们对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期待与要求,这是很正常的,但如果在要求他人的同时,把他人的好好处理外部工作也看作为理所当然,那么这就是自己问题导致的问题了。
评判中往往夹杂着自己的情感,如此才能形成一块块大石头,从而成为影响自身与他人相互情况的能力,包括家风、运势等都差不多道理。
即使没有明确对象,甚至即使家本身就不太好,但各方面都好的自我和彼此积累较好的关系,也不是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