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12月9日,寒风凛冽,滴水成冰。在中共北平市临委和北平学联的领导下,参加抗日救国请愿游行的青年学生自黎明时起,就按预定计划行动。
他们呼口号,散传单进行宣传。反动当局调来大批军警手持水龙、大刀、木棍等凶器对手无寸铁的爱国学生冲击。学生们抢过水龙,迎着棍击刀砍与军警搏斗。有的学生受了伤,流了血,还高呼口号奋勇前进。有的倒下去后站起来又继续战斗。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五省自治!”那声音是如此的雄壮!何应钦的拒绝,反动者的棍棒,可却未有一名青年做逃兵!
我们不会忘记,那些在敌人的恐吓下
高呼着口号,散发着传单
而不惜抛头颅、撒热血的青年
是他们,在国家存亡的关头
振臂高呼,促使了反动派的妥协
热血横洒,促使了民族的觉醒
他们,可敬可爱的青年
以他们大无畏的勇气,
诠释了青年的含义。
八十四年后,我们激扬青春、开拓人生、奉献社会,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壮丽篇章。
在历史上,爱国有多种诠释方式:
爱国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爱国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爱国是「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爱国是「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爱国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爱国是「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