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四年前,爱国有了新的注解
八十四年前,国家危殆,民族危机,人民危险。
八十四年前,日寇横行,汉奸当道,华北危矣,“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
八十四年前,饿殍遍野,内乱外战,民族危矣,“国为待死之国,民为待死之民”!
八十四年前,那场声势浩大的爱国运动以古都北平为原点,以救亡图存的理想为半径,在神州大地上画了一个圈。
青年学生发出了抗日救国、救亡图存的时代强音,一批又一批先进青年,带着对祖国、对民族、对人民的责任和担当,怀揣着革命热情和斗争理想涌向延安,从学校奔向革命前线,投身救亡图存的革命运动。
鲁迅曾说:“石在,火种是不会绝的”。青年就是那石,由他们相激相荡而生的火种生生不息,跨过春夏秋冬,越过崇山峻岭,一往无前。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的斗争史,也是一部斗志激扬的青年运动史。正是青年们,正是这些风华正茂的青年们,正是这些一腔热血的青年们,掀起了抗日救亡的新高潮。
青年,响亮的名字,斗争的号角,自由的先驱,以最昂扬的姿态,最磅礴的气势,最决绝的方式,引领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
八十四年前,祖国给了青年乱世坎坷,给了青年革命风雨,给了青年枪林弹雨,但青年们义无反顾地成为了救国的主力军,成为了救亡图存的生力军,成为了爱国的先锋力量。
八十四年后,祖国给了我们和平盛世,给了我们幸福生活,给了我们施展才华的机会。